综合组集体备课二

标签:
备课 |
课题 |
蚕变了新模样 |
课型 |
|
主备人 |
林大密 |
|
课时 |
|
备课时间 |
|
研讨 时间 |
4.12 |
|
教材 分析 |
从开始养蚕一个月后很多蚕吐丝结茧了,结茧3、4天后,茧子里的蛹成型了,孩子们对里面的变化充满好奇又小心翼翼,不断有很多孩子和老师汇报他的蚕吐丝情况,有几个茧子了,茧子有黄,白两种颜色,茧子有大有小……孩子充满了好奇和兴奋,这时再来上这节课。
|
|||||
教学 目标 |
1.科学概念 变蛹前的蚕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幼虫,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个形态。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蚕茧是由一根丝组成的,蚕丝可以织成丝绸或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 2.过程与方法 观察、猜测和描述蚕蛹和蚕茧。 估计蚕丝的长度和抽取蚕丝。 用画图、语言文字记录和交流观察结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对动物研究的兴趣。 理解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环境,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对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的创造发明及对世界作出的贡献表示敬佩和自豪。 |
|||||
教学重 难点 |
1.观察蚕蛹的外形结构和活动情况是本课的重点活动 2.观察蚕茧,进行抽丝研究丝的长度活动 3.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测量茧的长度的方法。
|
|||||
教学 准备 |
分组实验器材:蚕茧,放大镜,小剪刀,手电筒,长度50厘米的硬纸板。 教师演示器材:热水,小碗,竹签,丝绸制品。
|
|||||
教学 过程 设计 |
初备 |
同伴智慧 |
||||
|
及时进行交流,培养观察兴趣
学会爱惜茧子,在保护好蛹的前提下进行观察 培养对比观察,细微观察能力
培养人文关爱
培养数据意识,实证精神 |
|||||
作业 设计 |
继续观察蚕茧的变化,有新发现记录下来,想想如何记录每个蚕茧几天钻出新生命。 |
|
||||
板书 设计 |
3、蚕变了新模样(蛹)——蚕生命新阶段
观察蚕茧
测量茧丝的长度 |
|
||||
备课 反思 |
课堂观察记录单,看记录是否实事求是,是否比较科学详实。
|
|||||
过程确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