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组主题教研活动二:基于“以学定教”促进有效学习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工作单位:
项目名称 |
主题教研活动 |
项目负责人 |
梅思思 |
|
活动时间 |
2019.4.23 |
活动地点 |
会议室 |
|
活动主题 |
基于“以学定教”促进有效学习 |
主 讲 人 |
梅思思 |
|
参加对象 |
全体数学教师 |
申请学时 |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活动一:
以学定教即为根据学生的真实学情、起点,包括知识、能力基础等,学生的预习程度、年龄、认知水平、学习状态等,以生为本,优选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基于以生为本理念实施因材施教、以学定教,才能优化教学质量。新课堂提倡以生为本,小学数学新课标提出,应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认知水平,展开因材施教、以学定教,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落实的关键,也是发展学生学习能力,落实针对性教学、启发性教学,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关键。由此,为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应践行“以学定教”思想,基于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打造创新的数学课堂。 一、设计预习任务,引导自主先学 “以学定教”即为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启发性教。而学生的自主先学,则是“以学定教”的基础和关键。“凡事预则立”,预习是高效课堂的基础,预习的过程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最佳时机,学生能在预习时对新知识有全面把握,获得自我感知,并提出问题、展开思考。预习也是自主经历学习过程的环节,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预习成果,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情况,便于以学定教。预习单的设计应多样化,契合学科特点与教学目标,关注学生兴趣激发。基于“自主先学”,教师以学定教,则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如“分数的初步认识”学习时,教师设计预习单:1. 什么是分数?阅读课本后用自己的话解释。2. 分数表示什么含义?将苹果分成大小不一,能用分数表示吗?3. 分数是怎么读的呢?4. 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四分之一、八分之一。5. 在生活中寻找,分数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记录下来。6. 预习后,你提出了什么问题?7. 预习的感受。学生沿着预习单的思路,预习课本,查找资料,动手操作、绘画实践,并在生活中观察、探寻,初步认识分数,提出问题“不等分能用分数表示吗?为什么?苹果的三分之一和梨子的四分之一能比较大小吗?”基于预习任务,学生展开自主先学,落实了以学定教,促进了学生有效学习。 二、鼓励互动分享,了解学生学情 自主先学,学生对新知识有了大致的把握,课堂教学时,需要教师先分配一些时间,让学生互动分享、交流预习单完成的成果,也就是预习的成果。在分享的时间,学生集思广益,相互点拨,分享经验与方法,并合作,初步解决学生提出的一些简单的问题。小组内成员的合作交流、自主分享,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创造了机会。教师也了解了学生的学情和认知水平,奠定了以学定教的基础,学生在分享中交流分享,集思广益,能实现有效学习。 如“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时,教师先给学生预留一些时间,让学生自主分享。学生们很多都在讨论一个问题“什么是四边形?四边形的边是曲线可以吗?”学生合作交流,自主分享,呈现预习的成果。发现四边形的边需要都是直线,而且在四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长度分别相等时,才是长方形,四边长度都相等时,就是正方形。这样才能求周长。在自主分享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点拨,初步解决了一些问题,也预留了难题“不封闭的图形可以求周长吗?长方形周长公式是怎么得来的?”基于自主分享的过程,发展了学生合作能力与自主表达、交流、思考的能力,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出来。 三、教师科学少教,落实以学定教 针对学生遗留的问题,及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展开以学定教,对学生进行启发性、发展性地教,进行思维点拨、方法指导。教师的科学少教,在于对学生进行启发、唤醒、点拨与鼓舞,而不在于教给学生知识和方法。在给学生一些思路与提示后,让学生进一步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解决复杂的问题,即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学少教要讲方法,可以借助数学实验、提问法、启发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等方法。教师科学少教,落实了以学定教。 如“小数加减法”知识教学时,学生很难把握住小数点对齐再加减这个难点,于是,教师科学少教,对学生进行启发。师:“个位与个位对齐,十分位与十分位对齐才能相加减。把握住数位对齐再加减这个点就能明白,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再加减了”。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认识到“小数点对齐是关键,小数点后,空的位置用0补齐,加完、减完后,而且在小数点之后的最末尾有0,就可以省掉。其他的就跟整数加减法没什么区别了。”通过提示点拨,学生认识到数位对齐再加减的重要性,也启发了学生“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学生合作探究,整理“小数加减法”的注意事项,即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 四、组织小结反思,收获学习成果 小结反思,为学生反思过程、总结经验创造了条件。为收获“以学定教”的成果,需要引导学生小结反思,结合思维导图、知识网络、知识树等形式,建构知识网络,优化教学质量。通过组织学生自主小结,学生反思学习内容,绘制知识网络,反思和建构学习方法,完善思维模式,也让学生思维脉络更加清晰。预留空间给学生小结与反思,学生收获了以学定教的成果,促进了有效学习。 如“比的基本性质”学习后,教师组织学生自主小结。由一一对应类比分析,比的前项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子类似,比号与除号、分数线类似,以此类推,且比的基本性质与除法、分数的基本性质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比的前项与后项,同时除以、乘以不为0的数,比值不变。通过预留空间引导学生反思,组织学生自主小结,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反思、小结学习习惯,优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五、延伸学习范围,鼓舞实践应用 为促进学生有效学习,需要关注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创新实践应用。数学是一门应用型、工具性学科,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需要关注学生课后对知识的自主运用,应鼓励学生自主实践和应用。自主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创造性思考与实践探究的过程,教师启发与激励,以学定教,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也优化教育质量。 如“多边形的面积”学习后,教师布置探究性作业“若你家的房子想要铺设新瓷砖,请设计购买瓷砖的方案”。任务导向下,学生参与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运用“多边形的面积”知识,参与家庭房子面积的测量、计算,及瓷砖的选择、设计实践应用过程。 活动二: 付贤雄、王佐超两位老师对这次教研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表示肯定,并谈论自己在教学中对“以学定教”的看法及做法。 活动三: 黄步游、陈小影、王素情、毛兴健五位老师也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认为应该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认知水平,实施针对性、启发性教,真正落实因材施教,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 活动四:
|
|||
活动反思 与建议 |
通过践行先学后教思想,能实现以学定教,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认知水平,实施针对性、启发性教,而学生自主学、深入学、探索学、合作学,实现了学生的有效学习。基于“以学定教”,促进学生有效学习,通过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先学教师后教,真正落实了因材施教,让课堂更高效、高质量,实现创新而优质的数学课堂。 |
|||
过程确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