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烟台芝罘名胜楹联选析(42)

(2020-12-11 02:03:06)
标签:

文化

烟台芝罘名胜楹联选析(42)

 

福建会馆楹联赏析

戏台

 

从八百英里航路通来,揭耳鼓闻韶,是真邹鲁海滨,何分乐界;
把二十世纪国魂唤起,放眼帘阅史,直等衣冠优孟,同上舞台。


烟台芝罘名胜楹联选析(42)

烟台芝罘名胜楹联选析(42)

    鉴赏/蔡红柳

 

福建会馆(天后行宫)的戏台与众不同。在我国古代庙宇建筑中,坐南面北的并不多见。福建会馆供奉妈祖,而烟台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北临大海,为祈求妈祖面朝大海,保佑渔民,普度众生,会馆被设计成坐南面北的特有格局,正殿坐南朝北,因而戏台也就随着坐北朝南,以朝向主神所居的主座——正殿。戏台两侧石柱上所刻楹联气魄宏大,不同凡响。

福建会馆建筑材料取于福建泉州。“八百英里”指从泉州到烟台的海上航程,这里采用“英里”而不用“里”是为了与下联中的“世纪”对仗。贺宗仪先生在相关文章中说:“天后行宫竣工时间早于辛亥革命(1911年)五年那时,西历的‘世纪’之说尚未成为官定的纪年方法,联作者在时空术语上使用‘世纪’和‘英里’(尽管平仄失对)足见其用词超前。”确实如此。“从八百英里航路通来”以此开头,气势夺人。

“韶”,即韶乐,虞舜时代的乐名,也可作为古乐的通称。《论语·述而》中说:“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闻韶”一般用来指听到极美妙、极令人向往的音乐或看到极美好、极令人向往的事物,回味深长,久久难忘。作为戏台联,表面上看,此词当指欣赏精彩动人的戏剧;但若深入理解,其意义则不止于此。中华文化,非常重视礼乐。早在夏商周时期,就形成了一套颇为完善的礼乐制度,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用以维护社会秩序与人伦和谐。儒家就十分提倡礼乐治国,孔子认为一个国家兴衰的重要标志在于礼乐。东周时期,周室衰弱,诸侯争霸,礼坏乐崩,孔子将恢复礼乐教化作为自身的毕生追求。《韶》乃夏、商、周的国家大典用乐,属于雅乐,所以孔子闻之,久久回味,当与其推行礼乐教化的理想有关。韶乐所产生的思想道德典范和文化艺术形式,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古代文明,因而被誉为“中华第一乐章”。从这个意义上看,“揭耳鼓闻韶”可理解为烟台和泉州两地同样有良好的文化传统,受到中华礼乐文化的熏陶。这其中,显然也包括妈祖文化的熏陶。

“邹鲁”亦用典故。邹,是孟子的故乡;鲁,是孔子的故乡。孔孟乃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邹鲁”两字连用,指文化昌盛之地。《庄子·天下篇》载:“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史记·货殖列传》说:“邹鲁滨洙泗,犹有周公遗风,俗好儒,备于礼。”宋代陈尧佐诗《送王生及第归潮阳》云:“海滨邹鲁是潮阳。”诗中的“潮阳”指广东潮州一带。类似“海滨邹鲁”“江南邹鲁”的称呼,均是称赞此地文化昌盛之意。烟台地处山东半岛,自然可称为“邹鲁海滨”;一些沿海的文化名城,包括泉州和妈祖的故乡莆田,都可如此称呼。前面我们分析过,既然同为礼乐兴盛之地,两地聆听的同为雅乐,同样沐浴包括妈祖精神教化在内的传统教化,故言“何分乐界”。

下联起句更为不凡,体现了放眼世界的气魄发奋强国的壮怀。“国魂”一词很关键。近代,一些知识分子曾经积极倡导西学,后来,也开始注意到“国魂”“国性”,思考在引进西学的过程中如何保持中国文化的主体性的问题。1899年,梁启超发表的《中国魂安在乎》一文,当属那个时代最早提出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这一重大课题的文字。“国魂”,就是指中国的民族精神。会馆始建于1884年,落成于1906年。这个时代,整个中华民族处于被列强侵略的屈辱与寻求强国之路的探索之中,烟台也不例外。从1840年开始,烟台就不断遭到英法军队的侵扰。1860年,在清政府没有任何抵抗的情况下,法侵略者悍然占领烟台港,强行占领烟台山等地,同年从烟台出发,伙同侵占大连的英军一起攻打天津。1861年8月22日,烟台被迫开埠,逐渐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在烟台签订,半殖民地化程加深。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1895年的中日《马关条约》,也是在烟台换约的。在历史的惊涛骇浪中,烟台被宰割、被侮辱,而无力反抗。


这个阶段,众多爱国志士从不同角度付出了艰苦卓绝努力,希望找到图强之路。军事方面,烟台成立“北洋海军采办厅”,为北洋海军提供给养;东炮台竣工。清廷在金沟寨建水师学堂,谢葆璋(冰心之父)为水师学堂校长,该校后改名为“烟台海军学校”,培养了一批爱国志士。冰心曾经提到过自己与福建会馆的密切关系:“父亲经常带我到福建会馆参加海军军人的聚会演戏。1906年此处竣工后,随父亲参加落成典礼。”民族工业方面,烟台电报局成立,在电讯历史中,烟台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张弼士创办“张裕酿酒公司”,时为中国第一家具有先进设备的大型葡萄酒酿酒公司;张本政、张本才创建“政记轮船公司”,为烟台首家私营轮船航运企业。文教方面,烟台毓材学堂、烟台养正小学堂成功创办。

就在福建会馆竣工的这一年,辛亥志士、同盟会山东主盟人徐镜心秘密回到烟台,传播进步思想,进行革命活动,创办东牟公学、《渤海日报》、图书仪器公司,在掖县创办掖西中学。这些活动,为辛亥革命烟台举义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当我们回顾了这个阶段烟台特有的历史之后,再读此联,便会有更深层的感悟:十九世纪中晚期,烟台在历史的浪潮中起伏跌宕,饱经沧桑,烟台的“民魂”需要被唤醒我们的“国魂”需要被重铸!而无数爱国志士为此付出或焦身苦思,或无私奉献,或不惜生命代价,感人至深。

此联提出“把二十世纪国魂唤起”,作者是站在时代的前沿、民族的高度来发言的,其意殷殷,其胸襟、抱负绝非一般。“放眼帘阅史”,表明要唤起国魂,则应当放开眼界,纵观中华和世界的历史一一其中也当包括近代的屈辱史和抗争史,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发展。

“衣冠优孟”,典出《史记·滑稽列传》。优,指古代表演乐舞、杂戏的艺人。优孟,指春秋时楚国艺人,名孟,擅长滑稽讽谏,楚相孙叔敖死后,其子很穷。优孟穿着孙叔敖的衣冠去见楚庄王,并模仿其动作神态,使庄王省悟到自己对故臣的亲属照顾不周,而封叔敖之子。后以“优孟衣冠”或“衣冠优孟”指登台演戏。“直等衣冠优孟,同上舞台”表层意思是:期待着演员登上戏台表演。但是,联系整个下联,“直等”句出现在“把二十世纪国魂唤起,

放眼帘阅史”之后,当更有深意。前面提到过,福建会馆落成之年,正值清廷腐败、国势衰微、列强侵扰之际,无数爱国志士寻求救国图强之路。从这个角度看,“直等衣冠优孟,同上舞台”当还有两层深意:其一,如优孟一般,通过文化艺术劝谏统治者,影响人民,省察自身,以求强国之道;其二,20世纪,中国人应团结一致,登上国际大舞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奋发图强!

总之,上联强调烟台与泉州、莆田均沐浴中华礼乐教化,当为一体;下联则号召人们不负中华传统文明,“唤起国魂”,增强凝聚力,在世界舞台上闪亮登场。上下联起句,均气势磅礴。上联结句用反问修辞,语势强烈下联结句意境宏大深远。此联的意义,远非一般戏台联可比。笔者相信,在那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寻求强国之路的志士们读之,必会热血沸腾,受到鼓舞。

此联悬挂在天后行宫,其意义就更深远。前文提到“国魂”,梁启超在《中国魂安在乎》中,对其内涵作了以下概括:其一,道中庸,重和谐;其二,重统一与团结其三,重德;其四,重爱国;其五,重人文,向往人类大同“和谐”“美德”“人类大同”这些因素,正是妈祖文化精神的精华所在,与妈祖对世界的大爱不谋而合;而妈祖信仰将福建各地与烟台,甚至全世界相关的华人团结起来,增强了凝聚力,形成属于中国人的独特“国魂”,并一起为梦想努力,发奋强国,则势不可挡!此联将信仰与爱国、传统与创新紧密结合在一起,豪情洋溢,气势非凡,实为不可多得的佳作!由此可见,联语亦有唤醒“国魂”之作用!一个世纪之后,此联依然让我们久久回味,此联提倡的精神,依然充满活力,催人奋进!

参考资料:

《话说烟台福建会馆楹联》(作者:贺宗仪)

《近代以来烟台天后信仰与城市社会空间变迁》(作者:杨焕鹏、管勤积)

《烟台近现代历史和革命史的突出特征和特色》(作者徐明)

《老烟台春秋》谭鸿鑫著)

《烟台百年大事记》(烟台史志办编写)

    《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作者:周少川、毛瑞方)


 

烟台福建会馆筹备建设之初,由福建同安人、四品顶戴叶庭铭的父亲负责,在考察选址时,想建在奇山所城以西,但各方的阻力使他没法干下去了,于是返回福建让官职比当时烟台地方官要大的儿子叶庭铭接替他的工作,自己则负责在福建采集建筑材料、预制构件、装船运输。叶庭铭到烟台后,经与方方面面协调,最终把馆址定在奇山所西北,并当即奠基开工。福建会馆竣工后,为此付出22年心血的叶庭铭并不满足,本想继续扩建,终因时局动荡和资金难筹而作罢,但他从此定居烟台,被推选为福建同乡会会长,并负责管理福建会馆。叶庭铭有4个儿子,老大永清、老二永茂居原籍同安,老三永昌(照片左)、老四永甫(照片右)一直随父居烟台。叶庭铭去世后,叶永昌、叶永甫兄弟继续管理会馆。1954年,两人将福建会馆连同馆内陈列文物一并交给烟台市人民政府。

烟台芝罘名胜楹联选析(42)


 

2019年端午节期间“烟台国粹京剧社”资深票友在烟台福建会馆(烟台民俗博物馆)戏台上为市民演出传统京剧《白蛇传》《八珍汤》等经典折子戏

烟台芝罘名胜楹联选析(42)

烟台芝罘名胜楹联选析(42)

烟台芝罘名胜楹联选析(42)

烟台芝罘名胜楹联选析(42)

烟台芝罘名胜楹联选析(42)

烟台芝罘名胜楹联选析(42)

烟台芝罘名胜楹联选析(4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