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老烟台街巷】(之五十四)。[街篇] (之三)三多街

【话说老烟台街巷】(之五十四)。[街篇]
三多街位于今市府街中段以南,北起原北向善街,南至原通惠街,长280米,是5条弯曲道路组成,始建于1860年前后,街名取“多福、多寿、多财”之意,据有关资料记载:民众根据当时该街状况,俗称多破房、多乱石、多乱土的三多街,对此我不认可,因为我出生地就在该街并居住12年,俗称“三多”中,石头多对,但不是乱石头,而是街中间铺设了两条各约30公分、间隔1米左右平行的石条,其间充垫石头,一看就是用于人力车走的街;街两边住房多数为旧房,但门头高阔,街南有5处旧式二层楼,楼内有天井,其中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住着一家新中国成立前的资本家;我家在街北,尽管是平房,但是前后院,连接前后院是侧面一条直通大门至少2.5米宽的胡同,很是规矩;更别提乱土多,看街、房、土就知历史上住户多为中产阶层。要说街名由来,我倾向于“多福、多寿、多财”这不是因自己曾经住在这儿而不愿说该街取名来之“多破房、多乱石、多乱土”缘故,其实住了12年也没有粘上“多福、多寿、多财”只是对照实物思捋罢了。此街直到1988年改建成市府住宅小区时被全部拆除,原街名注销,原街址今为向善街。
今日至此。8月7日再聊。
图片内容依次为:位于三多街北端对面“广仁堂”外景、可视“广仁堂”局部内景大门、日本下关春帆楼旧貌、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照片、李鸿章等清朝官员和日本伊藤博文等日本官员在春帆楼谈判和签订《马关条约》照片、日本今将下关春帆楼改建为胜利谈判和签订《马关条约》纪念馆外景、第7—8幅为今谈判和签订《马关条约》纪念馆内景、历史烟台利顺德饭店外景。
●《马关条约》烟台换约。大家都学过中国历史,教科书中这样写的:1895年4月17日,为了结束甲午战争,清政府与日本政府签订了“讲和条约”,日方称《日清讲和条约》,由于条约是在日本马关签订的,所以习惯又称为《马关条约》。《马关条约》换约生效,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束,这个条约清政府割领土之多、丧失主权之重、赔款之巨,开创了中英《南京条约》以来的新记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空前的卖国条约。上述大家应该不会陌生,不过,其中表述《马关条约》换约生效的换约地点,想必很多人不知道,它就在山东省烟台市,这一点,连烟台人自己也很少知道。烟台市能承载这样的历史事件,跟开埠后的烟台所处的位置有关。◆烟台这样被定为换约地——烟台成为甲午战争中日谈判的见证地之一,最早在选择议和地点时,就已经在李鸿章的建议中了。甲午战争连连失利,清政府从1894年11月就开始准备求和。李鸿章派洋员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拿着他给日本总理大臣伊藤博文的照会赴日,试探日本政府的态度和条件,但日本以不是中国大员为由拒绝谈判。李鸿章恐怕派员赴日受到要挟,建议清政府把会谈地点设在烟台或上海,这一建议被日本政府强硬而简单地否定了,会谈地点仍按日本意愿安排在日本马关。而在烟台换约,则是由日方首席谈判代表伊藤博文提出的。1895年3月13日,李鸿章带队从天津乘船,至19日抵达马关,进行了5次谈判。至4月15日,进行第五次谈判也就是最后一次谈判的最后时段里,双方对条约换约地的选择进行了讨论。伊藤问:“换约之地何处?”李鸿章答:“当在北京”。伊藤说:“北京,我无使臣驻扎,如派人往,当派兵护送,不便。”李鸿章提出改在天津,伊藤认为也不方便,提出在旅顺,双方在天津旅顺之间相持不下时,伊藤提出在烟台换约,李鸿章同意,但表态由中方确定换约时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最后一款约定,20天后的5月8日在烟台换约。◆一番交涉后,烟台换约——根据记载,5月5日,大清国钦差换约大臣伍廷芳、联芳由天津乘“公义”轮赶赴烟台换约。6日,抵达烟台。7日晨,日方全权办理大臣伊东已代治一行乘“横滨丸”抵达烟台。当日下午6时,伍廷芳、联芳在顺德饭店与伊东见面,双方讨论换约时间未果。5月8日中午,伊东已代治派翻译官通知伍廷芳:“本日2点钟如不换约,我们当即上船回国。”伍廷芳立即赶到日本代表下榻的顺德饭店面见伊东,说停战期到今晚12点钟为止,为什么下午2点钟即为期满?伊东说,大军驻扎旅顺,此间无电报可通,舟行要10个小时,故须先往招呼,免致临时开仗。争执良久,又说,至迟4点钟,万难久待。虽是战败国,伍廷芳仍然保留了一点尊严,理直气壮地说:“停战期至今晚12点钟止,限期以外,行动听贵大臣自便,不能强留;限期以内,可以随时奉约互换。”当晚10点,伍廷芳奉旨换约,《马关条约》正式生效。5月9日拂晓,伊东乘船离烟。伍廷芳一行也于9日午后乘船回天津,到北京销差。5月10日,日本天皇以敕令公布了《马关条约》。5月11日,清政府明发朱谕,宣示批准条约的苦衷,留下一篇国耻史上的沉痛文字。◆呼吁建立换约纪念馆——对历史的考证,让一些关注烟台近代史、开埠史的文史学者们感慨万千。尽管很多有识之士已经知晓并重视这段历史,但遗憾的是作为这一中国近代史上重大丧权辱国事件的见证地,烟台,至今没有任何旧址或者纪念场所来铭记《马关条约》换约这段历史,昭示后人。而在1994年出版的《烟台市志》和《芝罘区志》中,“马关条约换约”的条目都不足200字,其中真正涉及烟台换约的更是不足40字,换约日期则互相矛盾,一个记作5月7日,一个记作5月9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这是对历史的“漠视”烟台史研究专家、市城市管理局原局长金延铭先生认为,目前对涉及换约会谈的地点争论有两处:一处是日方代表团的住地——“利顺德饭店”这处建筑今已不存,另一处是中方换约大臣的住所。后一处旧址尚存,就是如今位于芝罘区市府街的也就是当年作为换约大臣伍廷芳一行公馆的“广仁堂”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被作为原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地和烟台市芝罘区老干部活动中心(今烟台市芝罘区人民政府办公地在其西邻;烟台市芝罘区老干部活动中心搬迁到其后身北马路南与其同在一个轴线位置,下步用途不明。据我个人分析,可能将作为《马关条约》换约旧址纪念馆)。目前“广仁堂”大门和正厅都在,按照礼节,当时应当是在正厅接待会谈。而日方驻地“顺德饭店”是否作为《马关条约》换约地多年来一直没有解开这个“疑团”尚待后人考证。但对此问题曾有烟台历史研究者写过一篇文章《春帆楼与利顺德——关于《马关条约》签约地、换约地的思考》,也可参考。文章写到:“110年前,《马关条约》在日本下关的一家旅馆签约,在中国烟台的一家饭店换约;110年后,下关的那家旅馆
http://s12/mw690/002aRzrQzy6Uq9KtePx0b&690(之三)三多街" TITLE="【话说老烟台街巷】(之五十四)。[街篇]
http://s8/mw690/002aRzrQzy6Uq9LIzQj27&690(之三)三多街" TITLE="【话说老烟台街巷】(之五十四)。[街篇]
http://s5/mw690/002aRzrQzy6Uq9O3VJy54&690(之三)三多街" TITLE="【话说老烟台街巷】(之五十四)。[街篇]
http://s12/mw690/002aRzrQzy6Uq9Qnurx0b&690(之三)三多街" TITLE="【话说老烟台街巷】(之五十四)。[街篇]
http://s14/mw690/002aRzrQzy6Uq9Rfxrn5d&690(之三)三多街" TITLE="【话说老烟台街巷】(之五十四)。[街篇]
http://s4/mw690/002aRzrQzy6Uq9Sz49df3&690(之三)三多街" TITLE="【话说老烟台街巷】(之五十四)。[街篇]
http://s4/mw690/002aRzrQzy6Uq9SYUEz93&690(之三)三多街" TITLE="【话说老烟台街巷】(之五十四)。[街篇]
http://s5/mw690/002aRzrQzy6Uq9UacFSe4&690(之三)三多街" TITLE="【话说老烟台街巷】(之五十四)。[街篇]
http://s11/mw690/002aRzrQzy6Uq9Wxvke5a&690(之三)三多街" TITLE="【话说老烟台街巷】(之五十四)。[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