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9/mw690/76c6ee07td775e9e2e328&690
首次欣赏交响音乐会的感触
图、文/洪老头
http://s2/mw690/76c6ee07td7760d5d8501&690
按理说,“老土”这个词于我沾不上边,我生长在城镇,并长期在城市里工作,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我不仅到过全国大部分省会城市,还不止一次的出境出国,飘洋过海,到过港澳台,游历了西欧十几个国家,领略异域风情,感受异邦文化,算得上是见多识广,是个开放,接触过多种不同文化的人。很是遗憾,我观摩过异国的芭蕾舞,还从未听过西洋交响音乐会,更谈不上用心感受过交响音乐的魅力。就这一点,我还是同“老土”这个词脱不了干系,看来要背着去另一个世界了。
恐怕是机缘怜悯吧,昨天是三、八妇女节,女儿单位发了两张交响音乐会的入场券,非得让我们老两口去听听。老伴说那东西欣赏不了,女儿说难得有票,去见识一下也不错。我想也是,权当是对人生阅历空白的填补吧。
http://s3/mw690/76c6ee07td775f24e0d52&690
音乐会在深圳市音乐厅举行,我来深圳四年了,不知有多少次路过音乐厅,还从未进入厅内观赏过(也是,没事人家不让进啊)。本次音乐会的演出单位:深圳交响乐团;演出曲目:马勒第四交响曲;指挥:克里斯蒂安.爱华德;女高音:玛蒂娜.露萍;首席小提琴:莫库。瞧,关键的几位都是洋人。
马勒.第四交响曲的音乐基础为马勒《少年的魔号》中一首名叫《整个天国的欢乐属于我们》的歌曲。作品共四个乐章。可惜,我没能力用文字去赏析这部著名作品,但我感知到在音乐变换中呈现在脑际里树林、雪橇,铃声等。特别是第三乐章充满的安详,那音乐、那氛围确实让我心静无瑕。这时,乐队后方音墙的跑马屏出现文字介绍:瓦尔特曾问过马勒,乐章的宁静意味着什么?马勒说,这是看到一间教堂后面的墓葬后有感而作的,那座坟墓上雕着亡人的石像,“两臂交叉胸前,安详长眠。”看到这段文字,闭目聆听音乐,我不无感慨:尘世间纷繁躁动,争斗倾轧,如何得以超脱?惟有长眠地下,才能得以安详。看来,这世界上不分区域,不分人种,人心所思都是一样的。
我原本以为,西洋音乐是我们不易接受的,可当我走出音乐厅时,却深深地感到“音乐无国界”这句话的真谛。
欣赏交响乐是初衷,却也有另外的收获。交响乐是外来品,国人了解不多,演出方为此在跑马屏打出字幕提示,让工作人员在厅内过道上高举文字显示牌,一再提醒听众不要在乐章与乐章的间隙间鼓掌。我高兴地看到第一次间隙时,听众们照办了,可第二次间隙时,一些听众还是忍不住鼓起掌。也是的,中国是礼仪之邦,人家演奏得这么好,怎能不给掌声呢?殊不知乐章间的间隙是乐手们调整情绪,进入下一乐章的感情酝酿时间,不能打扰。好在中国有句俗语:礼多人不怪。这掌声鼓就鼓了吧。可让人难受的是在全曲结束前,跑马屏早早滚动提示:“一段短小,平静的尾奏后,乐章在竖琴的余韵中结束”。不难看出,演出方用心良苦。十分遗憾,当竖琴的余韵正处绕梁,乐队指挥的手还高悬空中,沉醉在乐章的境界里,一些听众忽地一下鼓起掌,我清楚地看到乐队指挥被“噼哩叭啪”的掌声吓得一怔……此时,我感到像一只苍蝇掉进嘴里那样恶心。我想,那乐队指挥也会有我同样的感受。这场音乐会的精妙尾声也让那群自以为是的听客给搅掉了。
哎,与国际接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啊!
话虽这么说,但还是不虚此行,说句笑话,也是实在话:我这下里巴人欣赏到了一场较高水平的阳春白雪——西洋交响乐。
http://s13/mw690/76c6ee07td777b861a078&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