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思无邪
思无邪
博客十周年地图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230积分
  • 博客访问:109
  • 关注人气:1
  • 获赠金笔:0
  • 赠出金笔:0
  • 荣誉徽章:点亮荣誉勋章兑换图片博主服务兑换私密博文兑换金笔
正文 字体大小:

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

(2013-10-31 18:27:39)
标签:

文化

http://www.xiami.com/widget/0_53624/singlePlayer.swf


黄昏雨未歇,落叶铺满地,梧桐兼细雨,点点洒在心间。不由想起很多与梧桐细雨有关的话语。

孟浩然有句名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温庭筠《更漏子》云:“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欧阳修《芳草渡》:“梧桐落,蓼花秋,烟初冷,雨才收。萧条风物正堪愁。”

周紫芝《鹧鸪天》“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晏殊《踏莎行》“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似乎梧桐与秋雨连在一起,总给人一种很萧索的感觉。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

一直都很喜欢梧桐树,最开始是因为小时候听人讲过凤栖梧桐这样一个传说,觉得很神秘。小学的时候,学校操场边上有两排梧桐树,每到秋天,就能拣梧桐子吃。再后来读了很多很多关于梧桐的诗词话语,这里面寄托了太多太多的哀愁与幽思。

梧桐,知秋之木也。入深秋则叶黄。秋风吹,簌簌而下;间和冷雨滴答,凄清萧索,惹秋思翩然。梧桐是一种优美的观赏植物,点缀于庭园、宅前,也种植作行道树。叶掌状,裂缺如花。夏季开花,雌雄同株,花小,淡黄绿色,圆锥花序,盛开时显得鲜艳而明亮。清朝陈淏子所作《花镜》一书赞其“皮青如翠,叶缺如花,妍雅华净”,又称梧桐“四月开花嫩黄,小如枣花。五、六月结子,蒂长三寸许,五稜合成,子缀其上,多者五、六,少者二、三,大如黄豆”。其栽培简易,且枝繁叶茂,常植于道旁院落。初春萌芽,三暑交荫;秋日则发黄落叶,入冬仅余枝干。刘辰翁《望江南》:“梧桐子,看到月西楼。醋酽橙黄分蟹壳,麝香荷叶剥鸡头。人在御街游。”

《说文》释曰:梧:梧桐木。从木,吾声;桐:荣也,又‘荣:桐木也’,则桐一名为“荣”;梧桐,皮白,其花五出,子如珠,簇生,作圆锥形,果实未熟即裂,因有结籽叶上之说;其木质优,堪作琴瑟。

《花镜·梧桐》上说:“此木能知岁时,清明后桐始华;桐不华,岁必大寒。立秋是何时,至期一叶先坠,故有‘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之句。”这也是成语“一叶知秋”的来历。

据古文献记载:早在3000多年以前,梧桐就是园林王国的一颗“明星”。凡古寺名刹、园林山庄处处有它的芳踪。《诗经·大雅·卷阿》曰:“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菶菶萋萋,雍雍喈喈。”说的是在朝阳的山冈上,生长着郁郁葱葱的梧桐树,引得凤凰在这里栖息,宛转悠扬地啼鸣。《庄子》上也说:“南方有鸟,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此后,民间便有了“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的说法,李白也有“宁知鸾凤意,远托椅桐前”的诗句。这大概就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吧。

木本之中,梧桐是极具感情的树种,从枝桠上就可以看到它对生命的感恩和对时光的纪念。其它的树多是以年轮纪龄,但此种纪龄方式难察,若不锯木难以察实。唯梧桐树是以枝节纪年,每过一年,树生一节,可直观到树龄。此外,民间还有这样的说法:梧桐能“知闰”、“知秋”。说梧桐一枝十二叶,一边六叶,如果当年有闰月,就会生十三叶,由下往上数看看最小的一叶排在哪里,就知道当年的闰月是闰几月。这些说法正确与否尚无人考证,也许也只是偶然和巧合,无端增添几分神秘。

关于梧桐,白居易在《云居寺孤桐》这样描述:“一株青玉立,千叶绿云委。亭亭五丈余,高意犹未已。山僧年九十,清静老不死。自云手种时,一棵青桐子。直从萌芽拔,高自毫末始。四面无附枝,中心有通理。寄言立身者,孤直当如此。”梧桐的品格由此可见一斑。

传说梧是雄树,桐是雌树,梧桐同长同老,同生同死,且梧桐枝干挺拔,根深叶茂。因此在诗人严重也象征着爱情的坚贞与美好,如:孟郊《烈女操》中“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又如《孔雀东南飞》“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翻阅古诗词,不难发现,用梧桐来言志、咏怀、寄意的可谓比比皆是。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娇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王安石的这首《孤桐》,与其说是一首诗,不如说是一幅生动的以梧桐为题的自画像。

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中有“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寥寥十个字就写出远处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显微黄。呈现在人眼前的是一片苍凉的深秋景色。

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中有“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这首宫怨词,以景托情,道尽了秋的清寂。

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这首词寓意高远,运笔空灵,有人说是一首爱情诗,有人说是一首暗喻刺时之作,也有人说就是抒写孤寂之情的。

吕洞宾在《梧桐影》词中说:“明月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明月慢慢向西移动,夜风吹动着满树梧桐的枝叶,飒飒有声,梧桐树的月影随着月亮的移动也渐渐移向远处,最后完全消失。凄清的夜风中,我引颈以待,故人来不来?陆游《秋思》“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以井边梧桐寄托思乡之情。

柳永《玉蝴蝶》:“水风轻,萍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也是一首秋日怀念故人之作,只见秋风轻轻地吹拂着水面,白萍花渐渐老了,秋天月寒露冷的时节,梧桐叶变黄了,正在一叶叶地轻轻飘下。萧疏衰飒的秋夜,自然使人产生凄清沉寂之感。此段用词极为传神,犹如一副特写的秋光景物图。烟水茫茫,却不知故人何在?声情跌宕,苍莽横绝,情景交融。

“梧桐叶上秋先到,索索萧萧向树鸣。为报西风莫吹却,夜深留取听秋声。”这是郑允端的秋声。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是李煜的寂寞清秋。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这是徐再思的秋愁。

“何处最知秋,风在梧桐井。”这是范成大眼里的梧桐秋。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这是张炎的秋词。

不管文人骚客赋予了梧桐多少意象,它都实实在在陪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新枝吐绿,春已归;绿树成荫,夏悄临;一叶陨落,知秋至。

说梧桐是嘉木良材,一点都不为过。梧桐一身是宝,花、叶、皮、子、根皆可入药。药性中寒,甘苦参半,清热解毒,祛湿消肿,和胃健脾,调经止血。李时珍说:“梧桐处处有之。树似桐而皮青不皵,其木无节直生,理细而性紧。叶似桐而稍小,光滑有尖。其花细蕊,坠下如醭。其荚长三寸许,五片合成,老则裂开如箕,谓之藁鄂。其子缀于藁鄂上,多者五六,少或二三。子大如胡椒,其皮皱。其子,甘平无毒。”同时,梧桐木质紧密,木纹细腻,材质轻软,是做家具与乐器的良材。用桐木制出的古琴声音洪亮浑厚,每有秋之高远之意,与杉木琴的清越松透在韵致上颇有不同。

梧桐又名青桐、桐麻,梧桐科梧桐属落叶大乔木;原产于我国,现在大江南北都有分布,是常见的绿化观赏树种。它树形高大,树干端直,树皮青翠光滑,叶大过掌,花序纷繁,有嫩黄、洁白、淡紫等。春夏季节,梧桐树姿伟岸,枝横叶密,通体翠绿,浓荫如盖,十分悦目;且花香清淡幽静,格外宜人。只可惜青桐近几十年来见见被法国梧桐所取代。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前文中提到的梧桐是梧桐科的落叶乔木,它和同名为“桐”的油桐(大戟科)、玄参科的泡桐、法国梧桐(悬铃木科)没有亲缘关系。人们习惯所说的“法国梧桐”其实是二球悬铃木。悬铃木一属有8种,原产北美洲。墨西哥、地中海和印度一带。引入我国栽植的有3种。悬铃木果序柄的果实,有的1个果球,有的2个果球,有的3个以上果球,因此名称就不同,分别叫做一球悬铃木(又叫美国梧桐)、二球悬铃木(英国梧桐)和三球悬铃木(又叫法国梧桐)。

我们常见的“法国梧桐”其实是二球悬铃木,是17世纪在牛津用一球悬铃木和三球悬铃木杂交而成,取名“英国梧桐”。因为是杂交,没有原产地。在欧洲广泛栽培后,法国人把它带到上海,栽在霞飞路。人们就叫它“法国梧桐”,人云亦云,把它当作梧桐树了。

中国梧桐与法国梧桐的主要区别:中国梧桐枝干挺直,叶片呈三角星状,开着喇叭形状花,树干一般不粗。秋天里,叶子变成淡黄色,很富诗意。果实是球状的实心果,直径约4-5毫米,有一层薄薄的壳,可生吃,也可炒来吃,只有豌豆那么大,跟豌豆的味道也差不多,吃着非常香,时令季节时可采摘。

法国梧桐则树干粗大,叶片亦呈三角星状,树叶似手掌形。果实非常小,不能吃。叶子在秋天变成褐黄色,树冠很大,且因叶子很大,几乎完全遮住了树冠上面的阳光,所以最是适合做人行道遮荫树。

 

中国梧桐

http://s1/mw690/002aRcy6zy6DRdD7q0we0&690

法国梧桐
http://s12/bmiddle/002aRcy6zy6DRdDOTij4b&690

阅读(1390) 收藏(0)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