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浙江绍兴安昌古镇深秋tim生命过客 |
去安昌古镇,这几件事不可错过
来了安昌,这些事你可不能错过:
【坐一回乌蓬船,体会鲁迅笔下的绍兴】
乌蓬船穿梭在河汊古桥下,头戴乌毡帽的船夫,单手掌舵,双脚划桨,坐上去,“咿咿呀呀”晃晃悠悠的掠过两岸的长街,沿街的茶座、店铺、食肆,从一座座造型各异的古石拱桥下穿过,“你坐在船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 ”。
船坐到头了,下了船,慢慢的走回来,就能遇见“张记箍桶”作坊,张师傅坐在矮凳上,埋头专注的刨着手中的一只木桶,周围堆满了成品半成品的木器,围观的一位大叔,风趣的用绍兴话唱起了箍桶小调“箍桶喽箍桶哦。。。”小调余音未了,小镇的风情,瞬间就鲜活了起来。
【吃一根安昌的腊肠,尝一块扯白糖】
安昌的腊肠和酱鸭,可谓是安昌的标志。刚刚灌好的腊肠,正准备腌制的酱鸭,肥美饱满,腌制好的则酱红透亮,泛着油光,挂满长街的屋檐廊下。有店家在门口摆个炉灶,锅里的腊肠冒着热气,咬一口,满嘴浓香,油而不腻,过后犹自回味。进古镇不远是老号“仁昌酱园”,做腊肠酱鸭的酱,就来自这里。
扯白糖在我看来,其实就是麦芽糖的另一种叫法。做这玩艺儿可是件体力活,可惜我没能看到如何将糖熬化的过程,只看见扯白糖的老汉在廊柱下,站稳马步,“白糖”已成面筋状,一头挂在柱上,一头用木棍拉在手里,如同拉面一般反复拉扯,越拉越筋道,糖浆由黄变白成细条,最后再剪切成小块,就可以吃了。
在古镇悦来酒家坐下来,点一份炒螺蛳,再来一只湖蟹,算得上是古镇的美味了。
【在河边长廊下喝一杯茶,听茶馆的老人聊聊往事】
安昌古镇最吸引我的就是沿河的长廊,黛瓦木廊柱石板街,家家门口摆了桌椅,有茶位,有杂货,有小食店。找个位置坐下来,店家就会来问你喝什么茶,来杯龙井,就着袅袅的茶香热气,微风暖暖的,几点雨丝飘进来,闲闲的看河道里来来去去的乌篷船。
老街上有家“福安居茶室”,镇上老人们聚在这里,喝茶聊天打打小牌。我们在这里,遇见了戴着乌毡帽的李老汉,他喝自己随身带的搪瓷茶缸里的茶,抽根烟,迷蒙着老眼,不怎么言语。假如有时间,可以听满脸沧桑的老人说说往事,会有很多的收获。
【听宣卷古曲,看绍兴师爷】
安昌古镇有不少展馆,中国银行旧址、民俗风情馆、宣卷馆、穗康钱庄、师爷馆、石雕馆等等,默默的展示着古镇的陈年往事。其中最值得看的是宣卷馆和师爷馆。初看到宣卷馆的人,都会像我一样,误以为这是“宣纸古卷”的展馆,实际上,宣卷是绍兴地区的一个古老曲种,与绍兴平湖调、绍兴词调、绍兴莲花落、绍兴摊簧并称绍兴五大曲种。并且已经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据说现在只在节庆期间,才能欣赏到宣卷的演出了。
【走在清晨和黄昏,感受古镇的寂静和安宁】
喜欢一个地方,就先要读懂这个地方。
安昌老街全长有1747米,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成化、弘治年间。沿河两岸,南边是民宅老台门,北边古时候是商市,东起高桥,西至清墩桥,河道上相隔百米就有一座古桥相连。带着顶棚的长廊绵延数百米,廊下开着各种传统特色的店铺作坊,走在青石板小路上,小餐馆酒家里,飘出腊肠酱鸭炒螺蛳蒸河鱼的味道,各种引人食欲大开。
河道上的一座座小石桥,"拱、梁、亭"各式,古朴典雅,独具历史感,素有"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的美誉。最有代表性的是“福禄、万安、如意”这三座桥,相传以前古镇人家嫁女儿时,都要走全三桥,以讨个吉祥。
读懂安昌最合适的时间,是清晨和黄昏。
清晨,导游带着游人的喧闹未到,没有人头攒动的障碍,古镇的本来样子,就随河面晨雾轻轻拉开,袅袅的炊烟,从各家屋顶升起,有早起的妇人提着桶在河边洗衣洗菜打水;而黄昏,游人散去,夜灯星星点点亮起,邻里的招呼声和着锅勺磕碰的炒菜声,河岸边的廊下也坐上了几桌客人,几盘小菜端上来,抿一口绍兴黄酒,这一天的见闻就在饭桌上开始了。
每天晚饭后,夜色阑珊,顺着长街走过去,走过来,一切尽在心里了。
随心随行,记录行走的遇见
微信公众号:TIM_PHOTO
微博:TIM生命过客
微信:TIMSHENGMINGGUO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