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安徽宣城查济古村旅行tim生命过客 |
查济二三事
图/文:TIM生命过客
【1】
查济是个小山村,隐匿徽州泾县山中,
去一趟不易,得辗转多时,方能到达。
我们从各自的城市,分别坐了5-8小时动车,
到了宣城泾县站,
查济还在60公里外呢。
换车进山,已是日落西山,
直接上桌吃晚饭了。
【2】
事先和查济管事儿的查老爷子和小沈说好,
我们在查济的几天,给我们“放羊”,
不用管我们,我们爱去哪儿就去哪儿。
我喜欢这样,用自己的眼睛,
不慌不忙的东张西望,细品这个千年古村。
我们被安顿在村口的百年老宅“凤翥堂”,
窗外就是古宅飞檐,露台下是潺潺的许溪,
常有大叔埋头溪边浣衣洗菜。
在房东吴伯查大妈家里,
我们开始了愉快的“寄宿”生活。
【3】
第二天一早,来了个查济媳妇小何,
她是来带我们认路的,
就像到手一本新书,要先通读一遍的意思。
村里溪多,桥多,
穿过财神桥,还有天申桥、红楼桥,
溪有三条,许溪、岑溪、石溪,
水自村后山间流出,
清澈见底,无数小鱼逆水而行,
仿佛上游才是它们非去不可的家乡。
溪边是元明清老宅的青砖黛瓦马头墙,
先是宝公祠,再是德公厅屋、洪公祠、二甲祠,
都是查姓族人的宗祠,祠堂很多,
据说曾经多达100多座,均为多进式,
门坊、廊柱、横梁、墙根、窗棂,
尽是徽州三绝“木雕、砖雕、石雕”,
雕的花鸟虫鱼飞禽走兽,文官武将侍女神仙,
不停的仰头观赏,似乎颈椎劳损都舒缓了一些。
小何家叫翔义堂,楼下紧凑,
楼上宽敞,似宽可走马,故又称走马楼。
她的老公小查,喜欢古石雕老东西,
在老宅边盖了新宅子,
屋内院里,全堆满了老物件,
打眼看去,真有不少精品呢。
【4】
二甲祠也叫“光裕堂”,是无砖无石的木构建筑,
有几个老人经常聚在这里,吹拉弹唱,
打夯号子、耙地小调、薅秧曲、黄梅戏,
把乡间劳作生生的演绎了一遍,
歌声曲调都带着一丝泥土的气息。
房东吴伯,在洪公祠里上班,
每天写字画画,画的是他烂熟于心的
查济山村。
祠堂的一角,蹲坐一个大婶,
埋头手编棕叶蒲扇,她说,
天气太热了,不想干了。
祠堂门口,又一大妈,
摆个大箩筐,摞着刚从池塘里摘回的莲蓬,
挖一个莲子入口,清脆微苦,
吃完却有余甘。
苦的是莲心,
大妈说,不要去掉,那才是宝贝。
存仁堂药铺,刘医生在老宅里望闻问切,
他还是二甲祠那帮曲艺老哥们的领头人。
刘医生帮我们把了脉,
沉吟许久,说,
你们都是亚健康,有病,得治。
【5】
盛夏的查济,高温达39度,
一出门就挥汗如雨,一天洗好几次澡。
可是在竹林掩映里,却有几栋深宅老院子,
显得那么清凉淡雅。
小何说:这是南京老画家的宅子,
那是韩国某公司女总裁的新居,
这边,又是北京回乡博士的文化会所,
巷子深处那家,是定居古村十几年的法国人。
山脚,有更多的画家购置的宅院,
林深草密,不见人影,恍若聊斋故事的出处。
这一片,村人干脆叫它“画家村”。
难怪溪边巷口,尽是架画板写生的少年,
许多客栈,挂满美术院校写生基地的牌匾。
【6】
查济村口不远,有大片的荷塘,
正是荷花绽放的季节,
房东女婿大清早开车带我们去赏荷,
顺带让懒散的我们也看到了日出。
回到凤翥堂,查大妈已经准备好了早饭,
南瓜粥、蒸米糕、老油条、一碟腌咸菜。
在查济的几天,查大妈做的饭,
成了我们每天出门的盼望,
不管在老街巷里走了多远,
都惦记着凤翥堂里,
查大妈的饭菜香。
【7】
查济,真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今天是农历七月初七,
我用尽洪荒之力,
想念在查济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