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潮州:古城不语,无言话沧桑

标签:
广东潮州广济桥龙湖古寨tim生命过客 |
图/文:TIM生命过客
潮州,广济桥。
一条韩江绕潮州而去,
江上的广济桥浮桥木船撤离,
一江浊水浩浩汤汤,
只留廊桥横断两岸。
这座宋代古桥,历千年烽烟岁月,
新修、扩建、改建、焚毁、重修,
再毁再修。
最终还是成了眼前的断桥,
日夜相见不相连。
古桥不语,无言话沧桑:
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的悲伤。
江边老城墙上,
小情侣坐在阶梯上玩自拍,
天空澄澈,阳光晴好,
古城的历史很遥远,
当下,才是人间好时光。
广济门下,三轮车夫穿过门洞,
寻找着游人。
我们在潮州走累了,叫了几次车,
有的实在,有的坑人,
一样的米养百样人。
潮州西湖公园,隔着护城河,
郁郁葱葱的树林里,
有一座旧洋楼,
上面的字依稀可辨:涵碧楼。
河边有家镇记牛杂店,
据说是有名的潮州小吃老字号。
我们饿着肚子穿过个整条牌坊街,
在饿死之前,终于看到了它。
这么一大碗牛杂粉,
满满的摞着大块的牛肉牛肚牛肉丸子,
大口吃肉,大碗喝汤,
饥饿的人生瞬间圆满。
潮州开元寺,
虔诚的大妈跪在神像前,
一拜再拜,
久久不肯起来。
大殿侧廊下,
那只黑猫的炯炯眼神,
在白天里都醒目闪亮,
仿佛暗夜里的一道光。
寺庙旁边的小巷弄,
斑驳的老墙,
三两片苔痕,五六栋矮房,
一个骑车的路人。
窄巷里的人家,
在门口摆上小桌几,
一杯浓茶一根烟,
闲话佐茶,
就是寻常的下午时光。
太平路上牌坊街,
米面店家的干面晾晒了一地,
这条街上,炒粿条、手捶牛肉丸、潮州春饼、腌果干,
应有尽有,目不暇接。
街边的“义井”第一泉,
南宋年间开凿,
所有的传说和故事,
早已灰飞烟灭。
每一扇木门上的门铛后面,
都有一个深深的庭院,
再残破没落,
都写满厚重的历史。
潮州陶瓷、泥壶、木雕,
手工艺传承自古至今,
我们专程去了枫溪区寻找陶瓷作坊,
却扑了个空。
老师傅默默的在炉子里烧火,
手中的铁铲早就烧的通红,
他还在那专心的烧着。
龙湖寨,潮州城外一小时车程,
石砌城墙围起的一座古城堡,
城内一条1.5公里石板长街,
两边街巷蔓延幽深,古树老宅遍布。
古寨里干净清雅,
偶有老人小孩路过。
据说龙湖先民依照九宫八卦修城,
最后形成了三街六巷的格局,
现存明清以早古厝100多座。
闲走城内,老巷门头雕饰井然,
曲径小院深深,
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大隐隐于市,就是这了。
在一家炒面摊的对面,
窄巷上写着“炒面巷”三个大字,
也许在很早很早以前,
这条巷子密布炒面店,
如今,仅存一家了。
古寨里一处破败的宅院,
落叶杂树乱草丛,
掩盖了当初的繁华,
一缕阳光从枝丫间慵懒的落下。
方伯第,大夫第、姚探花府、太卿第,
都是古寨原来的官宦人家大宅,
还有延袭姓氏郡望私塾的“江夏家塾”、“高阳家塾”,
崇尚诗书的“抱经舍”、雨花精庐“、怡香书室”,
无不意蕴深长,各具情趣。
透过大宅门,
看到的是粗茶淡饭的百姓人家,
所有富贵身家,
只剩下平常的一粥一饭,
和平安是福的愿望。
老宅墙上的雕花,
简约雅致,
在门庭冷落的角落里,
透着一种暗淡的忧伤。
家庙祠堂街巷里,
传来孩童的欢快的嘻笑声,
才让静谧的古寨,
有了片刻的活力。
天真的孩子,
笑咪咪的骑着小童车,
轱辘轱辘的穿过石板老街。
沉默的老人,
从小巷深处走来,
又消失在老巷的深处。
是荷公祠的大门上,
左右门神不分世代更替,
仍然护佑着乡亲们的安宁。
走完漫长的龙湖古寨,
从这头走到那头,
从南门出北门,走走看看,
也花了我们近两个小时。
拦了辆潮州的突突车,
沿着韩江河堤回到牌坊街,
已是日落黄昏,
所有的情绪,开心和悲伤,
都淹没在潮州古城的晚霞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