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江西景德镇古窑陶瓷tim生命过客 |
尔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
图片:网络
还记得最早接触陶瓷作坊,是在遥远的大学时候,那时班上有2个女孩,一个家在漳州龙海,
最后,我们捏泥巴做陶瓷烧好带回来的成果是:各有一个陶瓷盘子,几只造型奇怪品相难看的
再接上玩泥巴的记忆,是在若干年后的景德镇,一座千年古瓷都。我分别在2013年和今年两次
老人们玩泥巴和爱情无关,更与浪漫没有半毛钱关系,他们依照世代传承的手工技艺,埋头把
即使是一只普通的粗陶碗,他们也用心的捏出来。
面对着早已成为非遗传人的陶瓷老艺人,我们唏嘘不已,感慨万分。
在同行的伙伴们怂恿下,我在转动的陶胚转盘前坐下,重温当年玩泥巴的感觉。
只是,那个最初一起玩泥巴的才女同学毕业以后不知去向,失联已久。
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位于景德镇市瓷都大道古窑路1号(伊龙大酒店旁),国家AAAAA级景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走进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这里有一批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们坚守传统的手工制瓷技艺,坚持着世界上最古老的制瓷生产线,经过繁琐的72道工序后,一捧普通的瓷土会变幻成惊艳的瓷器,“一根木棍搅动千年,一门手艺养活一城人”。
在古窑里,只见老艺人用木棍搅动车盘,车盘快速旋转,开始做坯拉坯。随着师傅双手的微妙变化,一只只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瓷器渐渐成型。
手引泥走,泥随手变,揉泥、拉坯、印坯、挖足、利坯、画坯、施釉……每一道工序都是珍贵的非遗,手工制瓷之难,难在人才。
这些肩负传统技艺的老艺人,几十年如一日,一笔一划,一转一磨,甚至一辈子只做一道工序,而练成这门工序可能需要十年!
民间艺术家们有的在薄如蝉翼的瓷片上仔细的描出花纹,而有人在坯上雕刻出复杂的吉祥图案甚至做出镂空的效果,这“指尖上的舞蹈”,令人叹为观止。
景德镇古窑有著名的四大名瓷:青花瓷、颜色釉瓷、玲珑瓷、粉彩瓷,最爱的青花瓷,被称为“白釉青花一大城,花从釉里透分明”,蓝白分明,优雅宁静。
世界上最古老,最完整,体积最大,烧柴最多的一座古窑:镇窑,面积大约260立方米,每次能烧2万至3万件瓷器,要用大约7万至8万斤松木。它是烧制特色传统瓷,尤其是烧制颜色釉瓷最合适的窑炉。
风火仙师庙,风火仙师庙里供奉的是风火仙师童宾。童宾是明代万历年间景德镇的烧窑把桩师傅,在烧造御器大龙缸时悲壮献身,被后人奉为窑神。
“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今天的景德镇古窑默默复原着美之极致:手工制瓷。景德镇古窑的制瓷技艺,印证了“五行相生”的哲学,昌江水蜿蜒而过,高岭土细腻而白,群山环抱,松树林立,是柴窑必不可少的上等燃料;一件件作品,历经这熊熊窑火方能成就;神器出窑,让世人惊叹;金木水火土,隐含着中国瓷器的大智慧。(介绍文字来自古窑)
欢迎关注我的:
微博:@TIM生命过客
微信公众号:TIM_PHOTO
微信:TIMSHENGMINGGU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