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浙江新昌大佛寺唐诗tim生命过客图文 |
分类: 采风系列 |
一路的秀美风光,一路的深远人文,无不时刻在洗涤着我们的双眸,丰富着我们的内心。离开江山,来到新昌,我期待着会有更多的新鲜的惊喜和发现!
唐代诗人李白以一首吟颂浙江新昌天姥山风光的诗作“梦游天姥吟留别”,让更多的后人记住了新昌,记住了天姥山。据史料记载,《全唐诗》中总共有400位唐代诗人曾经来过新昌,占到《全唐诗》中2000多位诗人的五分之一。一条消失在历史烟云中的诗歌走廊——浙东唐诗之路,也因此逐渐显现出来:唐代诗人从杭州、绍兴出发,由镜湖向南经曹娥江,沿江而行进入到剡溪,溯江而上,经新昌沃江、天姥,最后至天台山,一路踏歌而来。这条漫游行进的线路全长190公里,相关诗篇达到1500多首。
在新昌县城西三里南明山中,还有座始创于永和元年(公元345年)的大佛寺,寺内传历经三代人依山凿就的大佛像,被南朝文学家刘勰誉之为“不世之宝,无等之业,旷代之鸿作”,后人称之为“江南第一大佛”,至今已有1600多年,比之云岗、龙门石窟开凿年代还要久远。
我们,就沿着古代诗人的脚步,追随唐诗之路,去一探巍巍天姥山、连绵十九峰,去历史悠远的大佛寺瞻仰“千年第一大佛”。
山麓有大片的茶园,三两农家屋舍,就像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一般。
山间小溪,群山倒影,唯美的让人不舍离去。
柳暗花明,峰回路转,大佛寺,又是另一种禅意的意境。
佛门,青瓦,湿润的新绿。
远远的望去,就是“深山藏古寺”的诗句。
北宋大书法家米芾,在这面石壁上留下了“面壁”两字。也许,今人比之古人,更需要有面壁自省的自觉。
站在佛的面前,双手合十,虔心礼佛。
大佛寺曾是我国佛教汉化研究和般若学传播的中心,也是茶禅一味发源地,在佛教界享有极高的地位。
出大佛寺外围,有地下佛国般若谷,则是一处“点石成金”的景区改造成功案例。
般若谷利用已经废弃的明代采石场,经过匠心独具的构思、设计和建设,幽雅、粗放兼具,湖、桥、溪涧、竹林、经幢、七级悬瀑、石雕、砖雕、洞宫、石门坎等景致连成一条独特的风景线。
精湛的石窟艺术,在石壁上分别以线雕、浮雕、深雕、彩绘,刻绘佛本生故事、四大菩萨以及早期新昌境内诸多佛教典故,展示了丰富的佛教文化。
离开大佛寺,再走进道家修行的太清院。
太清院依山而建,面对十九峰,在中轴线上依次为灵官殿、三清殿、三皇殿、升仙台。西侧配殿为三官殿、慈航殿和三阳殿,其前配设鼓楼;东侧配殿为财神殿、天医殿和转运堂,其前配设钟楼。
院前广场东侧之楼阁拟建醮坛,以作斋醮祭祷。晨钟暮鼓,与大佛寺又是另一种气象。
游人问:我抽了个下下签,想求财。
老道:求财解签先给10元香油钱。
游人:。。。。那算了。
老道:问问祸福也是可以的。
游人:。。。。不了。
临走,留下一句:君子问灾,小人求财。
这个。。。。让人是做君子或小人呢?
在沃洲湖,新昌风景旅游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带着我们沿湖观光,湖光山色,道家宫观和历史传说交汇一起,让我们印象深刻。
正漫步在道观里,一转身,在古色古香的老建筑木板墙根,见一小孩子睁着圆溜溜的眼睛,含着手指头好奇的打量我。
最后,我们走进了天姥山麓的古村落----斑竹村,村道两边墙上写满了唐诗,给人误以为走进了古诗走廊。
村口的鹅卵石古桥,连接着据传说是著名的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修建的古驿道,透着古朴自然的韵味,走在这座古桥上,恍若可以穿越时光,与唐代诗人们擦肩而过,消失在遥远的诗意山水中。。。
【浙江新昌】新昌县在中国浙江省东部,是绍兴市所辖的一个县。建县于公元908年,距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东边与奉化、宁海交界,南边与天台交界,西南与东阳、磐安交界,西、北两面与嵊州交界,与嵊州市同属新嵊盆地。新昌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有江南第一大佛新昌大佛寺,有奇峰怪石的穿岩十九峰,有《梦游天姥吟留别》描述的天姥山。 新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中国山水诗、山水画的发祥地,也是浙东唐诗之路、佛教之旅、茶道之源的精华所在,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63.8%,是省级生态县。新昌农业,茶叶产业优势明显,是中国名茶之乡。(资料综合自大地蜗牛景区管理、新昌县风景旅游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