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江西景德镇古窑陶瓷艺术采风行 |
分类: 采风系列 |
从白墙黛瓦徽派山水来到千年瓷都景德镇,即使是一路闭目养神小打一盹都没能缓过劲儿来,老觉得心思还在那些有着精美雕刻的高墙深院里转悠。可是当我们全国记者采风团一行走进古窑时,小伙伴们还是被瞬间惊呆了:古法烧瓷、传承千年的古窑仿佛穿越时空般,原汁原味的呈现在我们面前!古窑民俗博览园今年4月荣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作为全国唯一的、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5A景区,让我们在此得以回味千年瓷文化。
2008年以来,景德镇古窑就肩负起保护并传承千年陶瓷文化这一历史使命,开始重挛并复烧景德镇历代典型瓷窑,至今已经成功重燃窑火,成功复烧清代镇窑、明代葫芦窑、元代馒头窑、宋代龙窑和明清御窑之青窑、龙缸窑、风火窑。
走进古窑,一位埋头拉胚的师傅,让人想起“人鬼情未了”里的经典场景。
如五线谱一样的碗架。
又做好了一批,老爷子稳稳的托上架子。要换我这样托着碗架,估计不保。。。
在我的眼里,在夕阳的光影里劳作的老师傅们,最是动人。
古窑里,我不停的按下快门,回来一看,太多感人的场景了,真让我发愁,不知怎么取舍才好。
瞬间,都很美。
辛苦了一天,一手泥一身灰,洗洗手准备休息了。
笔下生花。
古窑传承人徐玉闺。
古窑难得看见的两位女工艺师,这位不知道名字。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文月大师,听力不好,专心致志。
精彩的作品,记载着荣誉。
微笑的小憩。
不知道名字的老工艺师,气质不凡。用那句老话说:老爷子水很深呢。。。
古窑传承人曹得胜大师。
景德镇传统制瓷包括柴窑烧成和手工成型两种技艺,即“烧”、“做”两大行。
对于瓷器烧成,窑工有一句俗语:“一满二烧三歇火。”它概括了柴窑烧成技艺的三个方面,即码匣满窑、投柴烧炼和适时熄火。要掌握柴窑烧成的精深技艺,绝非一朝一夕可就。
柴窑有八个脚位,上三脚是架表、驮坯和把桩,下三脚是一夫半、二夫半、三夫半,中间有小伙手和收兜脚。其中把桩是柴窑烧成的技术核心。柴窑的温度很不平衡,温差大。前部的温度达到1000摄氏度时,后部才300摄氏度。前边已经烧还原焰了,后边还是氧化焰气氛。这就要求窑工掌握好烧窑的快慢,把握好窑内的温度变化和气氛。所以烧柴窑全凭窑工的经验,颜色釉瓷就是利用不同的窑位和不同的气氛烧制出来的。
古窑作坊
窑工茶
镇窑。古窑的黄昏,沉静而厚重。
【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首先看到的是清代镇窑。它始建于清朝乾隆初年,是目前景德镇仅存的一座保持镇窑原貌的柴窑。1995年以前,这里一直维持正常烧炼生产,窑火熊熊燃烧了几百年。镇窑为中国传统陶瓷窑炉中独具风格的瓷窑,由于历史上景德镇烧窑的主要燃料是松木,所以也叫“柴窑”;又由于这种类型的窑是明末清初景德镇的首创,所以,人们又把它称为“景德镇窑”,简称“镇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