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纪实原创】沙坡尾“送王船”--台海两岸渔民齐聚厦门港

(2012-11-12 13:52:38)
标签:

厦门港

沙坡尾

送王船

民俗活动

文化

【纪实原创】沙坡尾“送王船”--台海两岸渔民齐聚厦门港

【纪实原创】沙坡尾“送王船”--台海两岸渔民齐聚厦门港

【纪实原创】沙坡尾“送王船”--台海两岸渔民齐聚厦门港

【纪实原创】沙坡尾“送王船”--台海两岸渔民齐聚厦门港

【纪实原创】沙坡尾“送王船”--台海两岸渔民齐聚厦门港

【纪实原创】沙坡尾“送王船”--台海两岸渔民齐聚厦门港

【纪实原创】沙坡尾“送王船”--台海两岸渔民齐聚厦门港

【纪实原创】沙坡尾“送王船”--台海两岸渔民齐聚厦门港

【纪实原创】沙坡尾“送王船”--台海两岸渔民齐聚厦门港

【纪实原创】沙坡尾“送王船”--台海两岸渔民齐聚厦门港

【纪实原创】沙坡尾“送王船”--台海两岸渔民齐聚厦门港

【纪实原创】沙坡尾“送王船”--台海两岸渔民齐聚厦门港

【纪实原创】沙坡尾“送王船”--台海两岸渔民齐聚厦门港

【纪实原创】沙坡尾“送王船”--台海两岸渔民齐聚厦门港

【纪实原创】沙坡尾“送王船”--台海两岸渔民齐聚厦门港

【纪实原创】沙坡尾“送王船”--台海两岸渔民齐聚厦门港

【纪实原创】沙坡尾“送王船”--台海两岸渔民齐聚厦门港

11月11日,在厦门港的发源地沙坡尾,锣鼓喧天,号角齐鸣,旌旗飘扬,在这里,聚集了来自海峡两岸众多的渔民信众,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的民俗活动“送王船”仪式正在进行中。装饰华丽的王船上,船头正面为狮头图案,并按规矩在两侧插上旗子,此谓左青龙、右白虎。船尾正面则绘上大龙,船前后竖有“代天巡狩池府千岁”的红色号旗。船舷上方共插有60个纸人,分别代表了“天将、水手”等不同的身份。王船前,渔民们摆坛供奉祭拜,鼓乐,歌仔戏,大鼓凉伞,舞龙轮番上演,依照民俗习惯,到下午2点多,王船从沙坡尾出发,行进队伍由9支表演队伍、近300人组成,全长近200米,边走边演腰鼓、戏曲等节目为王船开道,走一路、演一路。这条长龙沿着大学路、海洋三所、白城一路,慢慢走向曾厝垵圣妈宫旁的海边,喧天的鼓乐,引来无数路人围观跟随。到了曾厝垵海滩,渔民们准备了五谷猪头五狌等祭品, 投放海里。 下午4时53分,点火仪式开始。王船停放在沙滩上,船头向着大海。乩童以纸钱引火,随后众人也上前帮忙。不一会儿,火光冲天,王船船身传来辟辟啪啪的焚烧声音。在场的渔民和信众见状纷纷跪地,默默祈求上苍能将平安、好运和吉祥赐予自己。
【送王船】烧王船的民俗起源于汉人移民台湾后,面临岛上瘴疠横行,企图借助神力求平安的最原始民间信仰。烧掉王船与扫除瘴疠后,人们立感心安病除,隐约间可以让人嗅出寓环保于民俗的味道。它的原始意义是送瘟出海,如今虽已演变成祈安降福的活动,但仍存有浓厚的瘟神色彩,使得“王船祭”至今笼罩着神秘、严肃的气氛。每三年一次,王船祭醮为期一星期左右。“烧王船”,也称“送王”、“送王船”、“王船出港”,俗称“做好事”,是长期流行于闽台渔港渔村的民间习俗,意在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整个活动大致有“造王船”、“迎王船或称仙舟游境”和“烧王船或称王船出港”三大环节,其中以“烧王船”这个环节为最高潮。(名词解释来自网络资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