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第二学期塘北小学校本研修项目申报方案

分类: 校本研修项目方案 |
附件1
平阳县校本研修项目申报书
申报学校(盖章)
研修项目名称 |
“3F”校本教研活动模式下的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
|||||||||||
项目负责人 |
吕德琦 |
校内职务及联系电话 |
负责人664765 |
|||||||||
团队成员 |
教务处主任及各学科教研组组长 |
|||||||||||
对象人数 |
17人 |
申请学分 |
每学年24学分 |
研修时间 |
教师大会、各教研组教研活动时间 |
|||||||
(一)项目简介(项目背景、拟解决的核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预期效果等) |
||||||||||||
校本研修是学校内涵式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助力器,教研活动的改革与创新关系到教师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学习能力和反思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随着教研活动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在完成一次讲课和评课后,教师们提出的较好建议未能再次运用到课堂中验证其实效性;同时主讲教师的反思也不够深刻,缺乏再研读教材、深挖教材的意识。为解决以上问题,我校提出了建设性的反思:教师在听课、议课的教研活动中要有所收获,才能成长为研究型教师。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复讲、复评、复观察的“3F”校本教研活动模式。 “3F”教研活动的步骤: 1.解读教材。上新课之前的第一次备课强调授课教师独立备课,要求教师吃透教材,备出自己的设计和思路,写出自己的困惑与问题。在授课教师就某个教学主题进行备课的同时其他教师也要认真解读教材,以便在整个教研活动过程中针对授课教师的教案、课堂教学进行讨论。 2.初讲初评。先由授课教师进行第一次授课,其他教师进班听课。然后进行评课活动。听课教师按照“3F”观课反馈评价表中的观课点进行评课,更多从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角度评价教师的教学成效。 3.二次备课。参照初讲初评之后的个人反思和听课教师的建议,授课教师重新备课,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环节以及教学效果,找出自己授课的不足,修正教学思路,提出改进措施,对教学设计再修改,形成个性化的教案。“二次备课” 是教师对自身课堂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行为等进行反思,总结优劣、找出差距、分析得失原因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剖析、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 4.复讲、复评、复观察。授课教师二次备课后,换班进行二次授课,其他教师再次进班听课。复讲是最能体现授课教师业务水平是否有所提高的重要环节。听课教师按照“3F”观课反馈评价表的观课点进行复观察,审视授课教师二次授课与第一次授课的不同,找出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式上的变化,思考是否弥补了第一次授课的不足,是否形成了“合作、交流、探索”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后,听课教师对授课教师的两次授课效果进行复评。促使授课教师在教学行为上的改变,并提出改善教学的建议,从而帮助教师找到一节好课的标准,激发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的兴趣。 5.反思提升。教学反思是教师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 “3F”教研活动要求教师及时撰写反思日志,及时记录自己教学中的得失、感想和体会,比较两次授课的差异,总结经验,优化教学设计,思考问题解决方式。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形成自我反思意识,逐步完善教学风格,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一)全体教师共同参与 “3F”教研活动模式以教师的复讲、复评、复观察为切入点,让主讲教师在改进教学设计后,体会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3F”教研活动有利于发挥全体教师的实践智慧,使听评课活动更有实效性,从而推进“校园同伴互助”的深度,促进教学共同体所有成员的发展。 (二)围绕课堂教学开展现场教研 “3F”教研活动模式要把教研活动置于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围绕课堂教学情境进行现场授课、听课、评课等活动,授课教师在评课和反思的基础上进行二次授课,贴近教学实际。 (三)全程跟踪研修活动 “3F”教研活动不局限于听课、评课等教学环节,而是进行相对完整的教学过程的深层追踪。运用个案研究法,挑选适当的青年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建立研究档案袋,系统地记录、观察、研究他们在课堂观察与评价中的成长历程。 (四)从个体浅度思考走向团队深度互动 建立一个开放的教学研究系统,进而更好地调动讲课教师和听课人员的积极性,以对话和交流的状态激发教师的深度思考,显化教学过程中的隐性智慧,促进教学思想的碰撞和优化,凸显教师在“团队”中自由的思想交流和专业成长,形成学校教研凝聚力,构建学校教研文化。 (五)个案的辐射作用 进一步整合教研力量,充分发挥各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建设一支有活力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研队伍。学校每位教学骨干重点跟踪一名教学教研有困难的教师,帮助他们进行教材、教法的研究,使他们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及学生发展需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
||||||||||||
(二)具体目标(具体简洁、清晰可测) |
||||||||||||
1.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提高教师对课堂的实践教学能力,为广大教师提供实践经验,为有效课堂提供实践模式,提升师生教与学的素质,为教师观察、分析、实践、反思课堂教学提供一种理性标准。 2.提高教师的校本教研能力 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不局限于传统教学中的课例诊断、行动改进,更要基于新课改理念落实学生的素质要求,从横向延展、纵向深入两方面研究新课程改革中的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从而有效促进和推动学校的教研工作。 3.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 通过“3F”教研活动,促使教师在不断反思、自我评价中改进教学行为,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支持性要素,使教师成为真正的研究者。 4.培养师生的学习能力 “3F”教研活动提供了一种基于课堂观察的有效教学实践与研究理念,作为一种课堂教学中培养师生能力的有效观察模式,使教育理念渗透到常规教学中,形成“有效教与学”的完整体系。 |
||||||||||||
(三)设计思路(建议围绕项目目标、内容、形式之间的逻辑关系,用框架结构图表达项目设计思路) |
||||||||||||
|
||||||||||||
(四)课程总表 |
||||||||||||
研修 模块 |
研修内容 |
研修时间 |
研修形式 |
学时 |
主讲或主持 (简要荣誉职务) |
|||||||
理论培训 |
“3F”校本教研——教师如何通过备课助力高效课堂 |
第4周 |
讲座 |
2 |
李娜 |
|||||||
“3F”校本教研——小学命题设计 |
第11周 |
讲座 |
2 |
李娜 |
||||||||
“3F”校本教研——小学学科预习单的实践与反思 |
第17周 |
讲座 |
2 |
李娜 |
||||||||
教研实践 |
语文组3F”校本教研活动模式下的研修活动课堂观摩 |
第6周 |
课堂教学与研讨 |
2 |
黄海敏(语文教研组长) |
|||||||
数学组3F”校本教研活动模式下的研修活动课堂观摩 |
第10周 |
课堂教学与研讨 |
2 |
温香雪(数学教研组长) |
||||||||
综合组3F”校本教研活动模式下的研修活动课堂观摩 |
第16周 |
课堂教学与研讨 |
2 |
林牡丹(英语教研组 |
||||||||
反思总结 |
“3F”校本教研活动模式下的研修活动的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项目成果汇报 |
第18周 |
成果展示 |
|
|
|||||||
研讨交流,反思改进 |
第18周 |
汇报交流 |
|
李娜 |
||||||||
(五)研修作业要求(请逐条清晰列出) |
||||||||||||
1.上交一篇3F”校本教研活动模式下的研修活动的教学设计 2.上好一堂3F”校本教研活动模式下的研修活动的公开课 3.撰写一篇3F”校本教研活动模式下的研修活动的案例 4.撰写一篇3F”校本教研活动模式下的研修活动的评课稿 |
||||||||||||
(六)校务讨论意见(100字内) |
||||||||||||
校长(签字):金明 2022年3月10日 |
附:2021学年第二学期各校校本研修活动行事历(要与研修课程表一致)
2021学年第二学期各校校本研修活动行事历
周次 |
日期 |
校级内容 |
教研组内容 |
4 |
3.7—3.13 |
“3F”校本教研——教师如何通过备课助力高效课堂 |
各教研组开展备课研讨 |
5 |
3.14—3.20 |
3F”校本教研活动模式下的研修活动 |
第一次集体备课 |
6 |
3.21—3.27 |
3F”校本教研活动模式下的研修活动课堂观摩 |
第一次教研活动 |
9 |
4.11—4.17 |
3F”校本教研活动模式下的研修活动 |
第二次集体备课 |
10 |
4.18—4.24 |
3F”校本教研活动模式下的研修活动课堂观摩 |
第二次教研活动 |
11 |
4.25—5.1 |
“3F”校本教研——小学命题设计 |
各教研组上交一份命题设计 |
15 |
5.23—5.29 |
3F”校本教研活动模式下的研修活动 |
第三次集体备课 |
16 |
5.30—6.5 |
3F”校本教研活动模式下的研修活动课堂观摩 |
第三次教研活动 |
17 |
6.6—6.12 |
“3F”校本教研——小学学科预习单的实践与反思 |
各教研组上交预习单设计 |
18 |
6.13—6.19 |
“3F”校本教研活动模式下的研修活动的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项目成果汇报 |
提交一份研修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