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命题的分析与理解
(2011-06-03 14:52:08)
标签:
杂谈 |
分类: 校本培训讲座材料 |
小学数学命题的分析与理解
2010.12.20
张 传 实
老师们,说到命题我们并不陌生,因为我们在教学中经常要用到试题做练习,单元结束后我们要命题对学生进行检测。这样操作可以说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训练活动,是学生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训练技能技巧、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改善教学行为的重要措施。练习与测试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学生解决会不会的问题主要是通过教师设计的各种练习来进行的。优化练习设计、命好习题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举措,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优化练习、做好命题设计,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已经摸索出了很多的经验和做法.但也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如命题只重视考查学生的思维结果,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关注不够;命题设计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等等。学习命题在新课改实验中起着教学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是课程改革实验成败的关键环节。那么新课程理念下应如何优化命题,才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又能检测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获得的进步与提高,从而成为激励学生在今后继续学习数学的内驱力呢?这是课改与命题历史背景下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因此借此机会向在座的同仁们谈谈自己对于小学数学命题工作的一些理解和看法,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下面我就从两个方面作简要分析:一是关于数学试卷的命题原则;二是关于数学试卷的命题方法。
一、数学试卷的命题原则。
①关注情感、体现人文关怀的原则
《课标》提出:“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要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变化和发展”。因此,试卷传递给学生的应该是:试卷是一份期盼的人文关怀,消除学生紧张和恐慌的心理的答卷,使孩子们感到题目既有趣,又轻松,缩短学生与试卷之间的距离,把测试变成极富情趣的智慧之旅。设计体现人文关怀的导语,因此编制试卷应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消除他们对测试的恐惧心理,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比如把试卷命名为“数学游乐园”,将呆板枯燥的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和解决问题的名称改为体现人文关怀的导语:“动脑筋填一填,比比谁最棒”“动动脑筋,考虑好了再选择”“考考你的计算能力,你可要细心了”“仔细观察,再动手做一做”“解决下面问题,相信自己会解决的很出色”等。结尾用提醒、激励的的语言写上:“请你认真检查,争取获得理想成绩。加油!!让学生们做好自我的评价,这样,既拉近了学生与试卷的距离,有助于消除学生对测试的紧张与恐惧心理,使学生感到测试并不是严肃的被查过关,而是愉快的自我检测和练习,勃发起答题的热情和勇气,同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体现了测试的人文性和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使整个测试过程变成学生一次愉快的经历。
②关注差异、满足不同需求的原则
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课标中的重要理念,试卷命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我们在命题时既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又关注优等生,满足差异发展,对于不同层次、学习能力有差异的学生,让其各取所需、各尽所能,从而使不同学生的数学能力都得到展示,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试卷在注重基础知识考察的同时,另设有梯度的试题,给有能力的同学施展才能的空间,鼓励他们向知识的更深、更广处发展,让学生明白学无止境。设计一些题型新、方法活、一题多解以及学生有创造性解答的题目,这样来激励优等生,为他们提供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例如:(1年级期末试题中的比一比)
|
③ 灵活开放,注重开放性原则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所隐含的条件往往是客观随意的,所呈现的答案也是丰富多彩的,这种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创新的机会,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一作用也已被大家所认可:学生能从这些题目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进而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但开放题不宜过多,要适度,真正体现出数学的价值。
④ 联系实际,突出应用性原则
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学习与考查唯有反映社会与生活的要求,把课程与学生生活之间联系起来,学生要通过数学实践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命题时要扩大视野,设计出应用性的试题,但一定要遵循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不要为生活而生活,为应用而应用。
二、数学试卷的命题方法。
测试命题是一项艰苦而又细致的创造性工作,命题过程是教师进一步钻研课程标准、教材,深入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的过程。
1、制定详细的命题计划。
命题计划是做好测试命题的首要环节,对于命题的科学性,提高数学测试的信度和效度有很大影响。在编制试卷前,应确定检测范围,如某单元、期中阶段、期末阶段,确定范围后要理清知识点,及该知识点的目标要求,形成试卷编制的基本内容。命题的内容要准确反映单元(或章节)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命题计划一般包括:
① 明确试卷编制的原则要求。具体说明测试的目标和内容范围、测试的方法和试题的类型、编制试题和组配试卷要求等;不同的性质对命题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一般有检测性测试(毕业测试、期末教学检测、单元检测),选拔性测试(如数学竞赛)两类,其目标体系和标准,知识覆盖面,难度等要求都不一样。
② 编制双向细目表。双向细目表表明试卷中试题分布的规定,具体规定测试内容中各部分的试题数量和评分标准。编制程序有三点:
列出教学内容要点。教学内容指明了学生在测试中展现出来的每一种表现所属的内容领域,内容要点包含的细节数的多少是由教师主观确定的,但必须足够详细,做到对每一部分内容都充分取样,能对测试结果作出合理解释。做到题量丰富,知识覆盖面广,涉及大部分教学目标。
填写细目表。准备一个含有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两个维度的表格,具体说明测试题目和评价任务样本的特点。
2、收集并编制试题。
① 选择合适的试题形式和类型。根据测试涉及的数学知识的特点和题型的适用范围确定命题采用的题型种类。试题的一般分为:基础、计算、操作、应用等各种形式的习题。
基础部分:主要类型有填空、判断、选择;
计算部分:在各年级的测查中占了较大的比例,主要类型有口算、笔算、简算、估算、解方程、列式计算等多种形式,旨在考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应用部分:可以说是数学测试的传统项目,应尽量做到:紧紧围绕教材的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题目灵活,开放有度,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增进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② 增强信息呈现的准确度、简洁性。数学试题的信息呈现方式应和学生的年龄水平、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相适应,要清楚地说明每一道试题的解答要求,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理解如何完成试题内容。
例如:一年试题中:
李老师带着16个小朋友乘车,用哪辆车比较合适?在□画√。
限15人
③
指导学生如何记录答案。比如在选择题中,指导语要说明选择正确答案的形式,如画圈、划线或填写序号;在填空题中,指导语应说明答案的填写位置;在解决问题中,指导语应说明答题形式,如五年级期末试题最后一道,要求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以填空的形式完成这道试题。
④科学合理编排试卷。要综合考虑试题的形式、要评价的学习结果、试题的难度、数学知识的特点来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
确定试题数量。试题数量的确定取决于测试的目的、选择试题的类型,学生的年龄以及测试所确定的信度水平。单元形成性测试、教学诊断性测试数量可少一些,期末、学段的总结性测试试题数量可以多一些。
难度递增排序。试题一般按照难度逐渐增加的顺序安排。这样做,既可以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也可以防止学生在难题上不成比例的花费大量的时间。
数学试卷的排版。要注意:每道试题都应有一个合理、大方的解答区域;每一种类型的试题的编号应保持连续;一道试题不要排在不同的版面上,以免学生遗漏或造成阅读困难。设计活泼、优美的版面,低年级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像连环画似的将数学问题渗透在童话的情境中,让学生在富有童趣的生活情境中完成题目,感受到测试很有趣。还可以设计写一写、画一画、猜一猜、想一想、涂一涂等多种游艺形式,版面会更加活泼,学生会在轻松、愉悦、没有压力的心态下完成测试内容。
3、审查后写出参考答案,并制定评分标准标准。
① 审查后做出参考答案:要认真试做,在座的过程中根据完成情况,对试卷的编写做出修改,写出参考答案。
② 制定评分标准:要考虑分值的分布,权重,各类试题所占比例大体为:基础部分30%左右,计算题占25%左右,操作题占15%,应用部分占30%左右。
如:解决问题部分每大题分值多些;考虑开放题中学生答题后如何给分,如:答到什么程度给多少分;考虑计算分数的方便性与合理性。
4、注意合理的试题“四度”。试题的“四度”是指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
①信度指多次测试的结果一致性,是反映测试结果免受测量误差影响的程度,是衡量测试一致性的指标。
② 效度是反映测试实现其既定目标的成功程度,是衡量测试有效性的指标。
③ 难度是衡量测试难易程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是:试题难度=全体学生该题的平均分÷该题满分分数。难度值越大,通过率越高,试题越容易。
④ 区分度是表示试题区分能力大小的指标。
知识点的覆盖率一般可在80%以上,难度系数可设定为0.55-0.75之间(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7:2:1或6:3:1),过小则太难,对学生后续学生的积极性和信心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打击,过大则太易,可能使学生放松对学习深度的追求,不设置过易或过难的考题,以确保一定的区分度和信度,但难度大的试题尽量不能超出课标要求。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试卷命题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不断研究和探索,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评价和教师的教学和谐统一,才能真正把课程改革的要求落到实处,才能使“试卷”这个指挥棒给广大一线教师指点正确的行为方向!,我们必须对传统的命题进行全面的分析,摒弃其题目形式封闭单一,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等弊端,不断改进命题的形式和内容,使测试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数学试卷编制的技术性很强,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实际,掌握命题要点,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命题水平,使命题契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最大限度反映学生学习的现实状况,为教学双方进一步发展提供资料积累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