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告诉宝宝的5个端午习俗
(2016-06-09 15:11:38)
标签:
教育育儿健康 |
分类: 婴儿 |
一、端午节吃什么?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端午节不可不吃的美味食物就是粽子,这种传统源于汨罗江边的渔夫,将米丢入江中平息江中的蛟龙,希望它们不要伤害屈原。因为南北方的饮食文化差异,粽子里面的馅儿也有所不同,北方多为甜味粽子,以豆沙、红枣等做馅儿,而南方则多为咸味粽子,以肉、坚果等做馅儿。在朝鲜、韩国和日本等亚洲国家,也有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节到了,应景的羊角粽子让宝贝吃得停不下嘴。虽然是节日必不可少,但宝宝吃粽子容易不消化,因此爸爸妈妈要注意让宝宝健康吃粽子的原则。
因为粽子不易消化,所以建议1岁以下婴儿别吃粽子;1岁以上可以试着尝几口;3-6岁以上可以适当少量进食;6岁以上则可以进食1个粽子。
此外,有腹泻、消化道手术等消化道功能不全的宝宝,最好不要吃;糖尿病儿童,可以根据食物交换份的原则,适量吃点粽子,但最好选择不加糖或少糖的白粽子,把粽子当做主食或主食的一部分,且将粽子的能量控制在总能量范围内。
端午节宝宝健康吃粽子遵循5个原则:
(1)粽子要热着吃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提醒家长,粽子一定要趁热吃,加了油脂、肉、蛋黄的粽子更不宜冷吃,对于消化能力差的孩子来说尤其要注意。有些质量差的糯米在冷后会变硬,五谷杂粮粽子冷后的回生现象更明显,这些都不利于消化。
(2)食用粽子要适量
粽子算主食,但不能拿粽子当唯一食物,特别是对于孩子,一定要严格控制食用量,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吃一点意思意思即可。
(3)吃粽子时要搭配水果蔬菜
吃粽子的同时,可以搭配蔬菜、水果等可帮助肠、胃蠕动的食物,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肠、胃消化不良,还可避免因过大食用粽子而引起消化不良。
建议给宝宝选购口味清淡、单一、不过分油腻的粽子,一些含有绿豆、豆沙等植物原料的粽子比较适合宝宝食用,可增加纤维质含量,帮助肠胃蠕动消化。在包粽子上,将粽子的用料做一下调整,用部分杂粮米代替,如此可增加纤维质及维生素、矿物质。吃粽子时的配菜最好清淡一点,避免过于油腻,增加肠胃负担。
(5)选购粽子提防返青粽叶
在选购粽子时,还注意提防“返青粽叶”:
看颜色:颜色青绿且表面鲜亮的小心是返青粽叶,因为原色粽叶在蒸煮后一般颜色会发暗发黄;
闻味道:原色粽叶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清香,而返青粽叶不但香味不浓,反而有淡淡的硫磺味。
除了粽子,有的地方过端午节还会吃咸鸭蛋,但咸鸭蛋盐分很高,并不适合小宝宝吃。营养师刘长伟建议,1岁以内的婴儿不要吃咸鸭蛋;1岁以上的儿童最好控制在1个以内,或吃个鸭蛋黄;而对于患有患有过敏疾病的儿童,需要禁食蛋类及肾病需要低盐饮食的儿童,均不宜食用咸鸭蛋。
二、端午节喝什么?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端午节尝试一下雄黄酒吧。端午节这天,人们把雄黄倒入酒中饮用,并把雄黄酒涂在小孩儿的耳、鼻、额头、手、足等处,希望这样可以使孩子们不受蛇虫的伤害,同时也能驱赶恶灵。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端午节最应景的节目就是赛龙舟。端午节也叫龙舟节,可见赛龙舟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
端午节最有特色的饰物就是香包。小孩佩戴香包,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用含有多种香味的药用植物做成的香包也可以预防疾病。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许多人相信五月是一年中容易引发疾病的危险时节,因此必须有许多防备家人生病的措施。端午节时,人们会将一种特别的植物——艾草挂在门口,作为保护之用。在门上挂艾叶和菖蒲和悬钟馗像都是为了驱疾避凶,讨个吉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