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寿与《王孙赋》

标签:
杂谈 |
王延寿,东汉文学辞赋大家,字文考,又字子山,南郡宜城人。其父王逸,字师叔,曾官侍中,对楚辞、赋、汉诗有精深的研究,使王延寿自幼受到良好教育。
王延寿少年时饱览山东曲阜等名胜,青年时文名大振,不幸在渡湘水时溺水身亡,时年不及三十岁。他虽英年早逝,但在文学史上却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存世作品有《鲁灵光殿赋》、《梦赋》、《王孙赋》三篇赋作。尤其是《王孙赋》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咏物(猴)韵文。全篇共62言,373个字。
在《王孙赋》之前,王孙主要指王族或贵族子弟,王延寿创造性的把“王孙”代表猴子而且从多个角度来丑化、斥责,其寓意是非常深刻的。
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将猴子称为王孙的文学家,后世柳宗元的《憎王孙文》即沿用他的提法发挥下去的。
由于王延寿作赋体制虽小,状物精到,题材新颖,文辞瑰丽,《王孙赋》得到广泛传播,客观上在主流文学方面引领了对猴贬斥的文人情怀。对于这一点,未必是王延寿的初衷。
附图:《王孙赋》原文、《王孙赋》意卷
http://s11/middle/76b2e8aeha578fae9bbfa&690
http://s13/middle/76b2e8aeha578fb36200c&690
http://s10/middle/76b2e8aeha578fb938dd9&690
http://s14/middle/76b2e8aeha578fbd09d9d&690
http://s13/middle/76b2e8aeha578fc0da37c&690
http://s5/middle/76b2e8aeha578fc4ac4e4&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