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P小学英语教材编写思路
(2012-05-10 07:30:48)
标签:
小学英语教材编写教育 |
本套教材的设计与编写体现了对传统外语教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比较、分析和研究多种国内外小学英语教材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博采众长,形成了本套教材特有的编写体系。同时,结合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的实际和第二语言习得、教学法及建构主义的相关理论.构建适合我国小学英语教育基本状况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本教材编写的总思路是以话题为纲,以交际功能为主线,兼顾语言结构,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英语完成有实际目的的语言任务,即:话题——功能——结构——任务。
根据儿童语言认知的特征,在他们语言和认知水平不高的阶段应该坚持听力领先.整体感知的原则。当遇到不能理解的语言时,儿童需要不断重复输入,把这些语言当作一个整体来记忆,同时记住引发这些语言出现的情境刺激。因此,语言教师要关注输入,尽可能提供大量真实有趣并且发音标准的视觉和听觉材料。
要扩大输入量,是否只要是英语的视听材料都可以拿来给学生们使用呢?答案是否定的。Krastlen的语言输入假设认为:
1)输入的语言信息应该略高于现有的理解水平。
2)可理解的内容是必要的,但也是不够的。
3)“输入”要成为“理解”需要语境和非言语线索的帮助。
4)学习者输出并不能直接导致习得,“说”是习得的结果而非原因。
基于以上理论思考,本套教材采用多种感官参与的游戏活动,如Let's
2.任务型教学法与本教材的关系
“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和新课程标准,本套教材也以四年级为界分为前后两阶段。三、四年级为基础阶段,其板块设计和语言活动主要采用的是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TPR活动和大量生动活泼的语言游戏,其目的是为达到课标的一级目标:能听、说、唱、演、玩。五、六年级不再大量依靠TPR活动,而是通过提高任务型教学活动的复杂程度,增加语篇难度和长度,提高书写和口头表达的要求来实现二级目标。各主要板块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要求,达到“四会”,同时增加Le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