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李四光

(2012-04-29 11:29:42)
标签:

杂谈

分类: 谈天说地

      1971年的今天,一代伟人李四光逝世。仅以此文来祭奠我们地理学界的一代大家。

http://s15/middle/76ae3186gbec923991c3e&690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今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回龙山镇)的一个贫寒人家。李四光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和主要领导人。他自幼就读于其父李卓侯执教的私塾,14岁那年告别父母,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高等小学堂。在填写报名单时,他误将姓名栏当成年龄栏,写下了“十四”两个字,随即灵机一动将“十”改成“李”,后面又加了个“光”字,从此便以“李四光”传名于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长春地质学院教务长兼地矿系主任。

      李四光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他确立了新华夏构造体系的概念,分析了其特点,并运用这些理论概念探讨了中国的地质条件和石油形成条件以及世人所说道的等等贡献,当然不可否认,这些都是李四光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我个人认为,李四光最让我佩服的不是他学术上的成就,因为机缘合适或者说不定重赏之下,也许也有人会有这样的成就,他最让我佩服的是他在人生道路上认准目标就不再三心二意,真正做到为理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让我佩服的是那一种纯粹。也许正式这种纯粹,让李老拥有如此多的成就。

http://s11/middle/76ae3186gbec934b387aa&690

     试问今人能有几人做到不记名,不记利从1939年领导进行调查、编辑,耗时6年才完成中国第一部面积最广、最完整的地质图。

    君不见,我们现在所用的地址资料最准确的仍然是李四光领导的那个时代的地理学家们做出来的,李四光离世已半个多世纪,但关于地质方面的基础工作却毫无长进。也许也有一些所谓的研究成果,可以说现在也是一个无限出研究成果的时代,动不动就要求论文要几十万字,动不动就要求教授们做几十项研究成果,这现实吗?所以这些成果冷不丁地便要报一个造假的冷门,而基于这些资料基础上分析出来的结果,例如地震预报、例如地下水位分析、例如矿产资源埋藏量预测等,又有谁敢信。

     试问,今人之所谓研究学问之人又有几人能做到经常带学生到野外进行实地教学,边看边讲。一个山头、一个沟谷、一堆石子、一排裂缝,都不放过。学校经费不足,带领学生白手起家搞建设,将学习环境收拾得十分雅静。恐怕今人遇到这种情况早就撤票了。

      不说了,太多太多。

      其实,研究也好,人生也好,都是一个道理。投机取巧好的是一时。但遗憾的是今人大多投机取巧。

      君不见,为快富,嫁豪门、娶富女者多,愿意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从小事做起的少;为官帽,真正利国利民如都江堰一般造福百姓的工程少,而急功近利、为形象工程的多;实实在在为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少,为考核、为清华北大牌子而教的多;

      太多,太多,我无法数尽。

      在这样的时代,李四光的纯粹更显重要,

      此文名为纪念李老,实则纪念那些离我们越来越远的踏实、宁静的学术风气。

      愿此文不是这些真正的学术风气的悼文。

      呜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