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学案例:《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2013-07-05 20:40:00)
标签:

育儿

分类: 教育探索与反思

开发区第六小学集体备课教案首页

单元题目

万以内数的认识

课题

1000以内数的认识

备课人

徐晶

课时数

1

单元总目标

1  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  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3  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本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数感,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2、通过实践操作数数,认识计数单位“千”,感知更大的数的形成。3、初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4、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方法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

过程与方法

5、经历观察、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6、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小组交流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课时目标

第一课时

同上

第二课时

 

教材解读

本单元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不仅是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新教材又将万以内数的认识分为两段,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

学情分析

孩子们已经学过“100以内数的认识”,对于“1000以内数的认识”的学习不应该陌生,而且这部分数学内容和生活联系密切,但孩子们并没有真正的系统的学习过1000以内的数,尤其是一个一个的数数,可能孩子们会说自己会数数,但在整十、整百拐弯处的读法不容忽视。

教学重点

1、认识计数单位“千”。2、理解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位关系。

教学难点

接近整十、整百数拐弯处的数法。

教学方法

观察动手操作小组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每人一篇千字文;计数器

预习作业

 

 

 

 

 

 

 

 

 

开发区第六小学集体备课教案附页

教学板块

教师课堂行为(注明时间)

学生课堂行为

完成目标

一、课前活动

1、数数比赛

2、读千字文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北京鸟巢体育馆内人山人海的正在观看球赛,你能估一估体育场能有多少人吗?

我们已经学过了100以内数的认识,这里面的人肯定比一百多吧,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更大的数1000以内数的人。(板书)

三、借助文字,探究新知

(一)1000的认识

1.我们每位同学手里都有一篇《千字文》,《千字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是祖国的骄傲。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篇文章走进我们的数学课堂。这篇文章有这么多的汉字,到底有多少呢?怎么办?

2.数一数(小组合作学习)

1)前面我们学习过一个一个的数,两个两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这么多字如何数会数得又对又快?(小组内讨论2分钟择优选择方法)

2)用自己组的方法数一数(2分钟哪一组数得多)

3)小组汇报自己的成果。(说一说自己怎么数的数的,数了多少字)

4)比较哪种数法好,为什么?

5)教师展示自己的数法,师生一起来数一数,并让学生说一说我是怎么数的。

6)用课件演示1000的形成。

(二)在计数器上认识1000

1.在计数器上表示一千。

复习计数器上数位顺序,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

2、在计数器上数数,强调接近整十、整百数拐弯处的数法。

(三)练习:数一数(课件演示)

四、贴近生活,巩固新知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1000以内的数,其实,这样的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我就搜集了几个,看谁给大家读一读?

 

 

1)海龟的寿命最长可达152年,是动物中的老寿星。

2)一只蜻蜓1小时能吃840只蚊子。

3)长江三峡全长193千米,是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4)上海东方明珠塔高468米,是亚洲第一高塔。

5)余姚到杭州相距大约102公里。

下课以后你们也去搜集几个,同学之间交流交流,增长一些见识,好吗?

 

1、(全班开火车进行)

1)从35数到48,一个一个的数;

2)从50数到90,五个五个的数;

3)从10数到100,十个十个的数。

1、学生猜测

 

 

 

 

 

 

 

2、学生回答数一数

 

 

 

 

3、小组内讨论最优方法

4、师生一起数

 

5、小组代表汇报成果。并让数得快的组说一说是怎么数的。6、教师演示,师生一起数

 

 

 

1、学生演示,复习计数器上数位顺序,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

2、用计数器数数,并注意整十、整百拐弯处的数法。

3、练习

4、大声读一读

 

 

实现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数感,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完成目标234通过实践操作数数,认识计数单位“千”,感知更大的数的形成。初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方法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突破重难点24接近整十、整百数拐弯处的数法。理解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位关系。

 

 

 

 

 

 

 

 

 

 

 

 

开发区第六小学集体备课教案尾页

板书设计

1000以内数的认识

作业设计

(分层作业)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是第五单元第一部分《1000以内数的认识》的第一课时,教材中只有一道例题,根据教参要求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了实现这些教学目标,我又设计了教学环节,本课做一做中的内容体现了本单元的一个教学难点,为了攻破这一教学难点,我借助了计数器,并安排了相应的练习题。回想本课教学过程,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之处。

第一环节观看体育馆场景,为实现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数感,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在这样的情景中学生的数感和估计意识得到了发展,但我忽视的估算能力的培养,并没有有意识的让孩子估算,怎么估算。

《千字文》的出示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数数,认识计数单位“千”,感知更大的数的形成。初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方法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书的过程中,孩子的方法多样,有的一个一个数,一竖行一竖行的数,更多的孩子四个四个的数,这可能是我给孩子们提供的材料局限住了孩子的思维,而且没有孩子是一个一个数,再十个十个的数,再一百一百的数。最后教师出示了这种数法。但通过这部分的操作与观察,基本上实现了教学目标。

使用计数器,是为了突破本课知识的难点:接近整十、整百数拐弯处的数法。但是我却忽视了孩子知识的形成需要一个熟练的过程,在使用完计数器以后,我们接着做了相应的练习,但是在拐弯处的读法上仍存在问题,说明难点突破不够。对于这一难点应该多做一些数数练习,而我在练习上设计的不够合理,巩固题型没有做扎实就加深了难度“倒着数”,这样的学习效果不好。

在本节课上我也重视了孩子们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正如校长所说的“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更应该重视孩子学习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我也在致力于这样的课堂,但是我的数学课堂还是“欠火候”,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完善我的课堂教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