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2013-07-05 20:40:00)
标签:
育儿 |
分类: 教育探索与反思 |
开发区第六小学集体备课教案首页
单元题目 |
万以内数的认识 |
课题 |
1000以内数的认识 |
||||
备课人 |
徐晶 |
课时数 |
1 |
||||
单元总目标 |
1、 2、 3、 |
||||||
本课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数感,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2、通过实践操作数数,认识计数单位“千”,感知更大的数的形成。3、初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4、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方法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 |
|||||
过程与方法 |
5、经历观察、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 |
||||||
情感态度价值观 |
6、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小组交流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
||||||
课时目标 |
第一课时 |
同上 |
|||||
第二课时 |
|
||||||
教材解读 |
本单元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不仅是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新教材又将万以内数的认识分为两段,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 |
||||||
学情分析 |
孩子们已经学过“100以内数的认识”,对于“1000以内数的认识”的学习不应该陌生,而且这部分数学内容和生活联系密切,但孩子们并没有真正的系统的学习过1000以内的数,尤其是一个一个的数数,可能孩子们会说自己会数数,但在整十、整百拐弯处的读法不容忽视。 |
||||||
教学重点 |
1、认识计数单位“千”。2、理解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位关系。 |
||||||
教学难点 |
接近整十、整百数拐弯处的数法。 |
||||||
教学方法 |
观察动手操作小组探究 |
教学准备 |
课件;每人一篇千字文;计数器 |
||||
预习作业 |
|
||||||
|
|
|
|
|
|
|
|
开发区第六小学集体备课教案附页
教学板块 |
||
教师课堂行为(注明时间) |
学生课堂行为 |
完成目标 |
一、课前活动 1、数数比赛 2、读千字文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了100以内数的认识,这里面的人肯定比一百多吧,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更大的数1000以内数的人。(板书) 三、借助文字,探究新知 (一)1000的认识 1.我们每位同学手里都有一篇《千字文》,《千字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是祖国的骄傲。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篇文章走进我们的数学课堂。这篇文章有这么多的汉字,到底有多少呢?怎么办? 2.数一数(小组合作学习) (1)前面我们学习过一个一个的数,两个两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这么多字如何数会数得又对又快?(小组内讨论2分钟择优选择方法) (2)用自己组的方法数一数(2分钟哪一组数得多) (3)小组汇报自己的成果。(说一说自己怎么数的数的,数了多少字) (4)比较哪种数法好,为什么? (5)教师展示自己的数法,师生一起来数一数,并让学生说一说我是怎么数的。 (6)用课件演示1000的形成。 (二)在计数器上认识1000 1.在计数器上表示一千。 复习计数器上数位顺序,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 2、在计数器上数数,强调接近整十、整百数拐弯处的数法。 (三)练习:数一数(课件演示) 四、贴近生活,巩固新知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1000以内的数,其实,这样的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我就搜集了几个,看谁给大家读一读? (1)海龟的寿命最长可达152年,是动物中的老寿星。 (2)一只蜻蜓1小时能吃840只蚊子。 (3)长江三峡全长193千米,是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4)上海东方明珠塔高468米,是亚洲第一高塔。 (5)余姚到杭州相距大约102公里。 下课以后你们也去搜集几个,同学之间交流交流,增长一些见识,好吗? |
1、(全班开火车进行) (1)从35数到48,一个一个的数; (2)从50数到90,五个五个的数; (3)从10数到100,十个十个的数。 1、学生猜测 2、学生回答数一数 3、小组内讨论最优方法 4、师生一起数 5、小组代表汇报成果。并让数得快的组说一说是怎么数的。6、教师演示,师生一起数 1、学生演示,复习计数器上数位顺序,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 2、用计数器数数,并注意整十、整百拐弯处的数法。 3、练习 4、大声读一读 |
实现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数感,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完成目标2、3、4通过实践操作数数,认识计数单位“千”,感知更大的数的形成。初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方法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 突破重难点2、4接近整十、整百数拐弯处的数法。理解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位关系。 |
开发区第六小学集体备课教案尾页
板书设计 |
1000以内数的认识 |
作业设计 (分层作业) |
|
教学反思 |
第一环节观看体育馆场景,为实现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数感,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在这样的情景中学生的数感和估计意识得到了发展,但我忽视的估算能力的培养,并没有有意识的让孩子估算,怎么估算。 《千字文》的出示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数数,认识计数单位“千”,感知更大的数的形成。初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方法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书的过程中,孩子的方法多样,有的一个一个数,一竖行一竖行的数,更多的孩子四个四个的数,这可能是我给孩子们提供的材料局限住了孩子的思维,而且没有孩子是一个一个数,再十个十个的数,再一百一百的数。最后教师出示了这种数法。但通过这部分的操作与观察,基本上实现了教学目标。 使用计数器,是为了突破本课知识的难点:接近整十、整百数拐弯处的数法。但是我却忽视了孩子知识的形成需要一个熟练的过程,在使用完计数器以后,我们接着做了相应的练习,但是在拐弯处的读法上仍存在问题,说明难点突破不够。对于这一难点应该多做一些数数练习,而我在练习上设计的不够合理,巩固题型没有做扎实就加深了难度“倒着数”,这样的学习效果不好。 在本节课上我也重视了孩子们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正如校长所说的“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更应该重视孩子学习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我也在致力于这样的课堂,但是我的数学课堂还是“欠火候”,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完善我的课堂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