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种子》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2011-07-07 08:34:12)
标签:
育儿 |
分类: 课程开发 |
《神奇的种子》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实施年级:三年级
实施时间:2011.3—2011.6
指导教师:徐晶
一、主题的提出
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来说,种子对于他们并不陌生。春天到了,农民伯伯开始耕种了,各种各样的种子齐聚一堂煞是壮观,在三年级科学课本上第一单元孩子们学习了种子,对神秘的种子有了一些了解,有些孩子课下会围着我问种子为什么会长成一株幼苗?看着孩子们对知识渴望的眼神,一个想法油然而生,为什么不借着春天的大好机会帮助孩子解决这么多的问题啊?当我提出了这一想法时,孩子们欢呼雀跃着,这样我们开始了对《神奇的种子》的研究。
二、预设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上学期知识能力的基础上继续对事物进行细致观察;
(2)﹑学生通过亲自实践,了解种子是怎样萌发的。
(3)﹑通过上网查找资料等方法收集关于种子的各种信息。
(4)、继续培养学生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根据课题制定行之有效的活动计划,并能主动、积极地按计划实施。
(2)、使学生熟练掌握收集信息、分析和利用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种子,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强烈意识;
(2)、以小组合作为主要活动方式,进一步感受团队合作的乐趣和必要性,在发展个性的同时注重同伴之间的合作;
(3)、进一步增强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三、预设活动准备
1、明确主题
(1)根据学生对种子的浓厚兴趣确定以种子为研究主题。
(2)师生共同商定一个好听的主题名。(最后确定为《神奇的种子》)
2、分解主题
3、自由结组、自由选题、推选组长。
4、以小组为单位拟定计划。
5、交流活动计划,修订完善干计划。
四、预设活动方法
1、小组分工合作。
2、课堂指导。
3、课外调查、查找资料、实验,动手制作。
五、学科整合策略
1、与科学学科整合,学习通过实验细致观察事物。
2、与美术学科整合,学习用绘画的方法描述事物。
3、与语文学科整合,会用简单的词语、句子描写事物。
4、与信息技术整合,会上网查阅资料。
六、活动预案及指导要点
活动阶段 |
时间 安排 |
预设学生活动内容 |
教师指导要点 |
备注 |
|
准 备 阶 段 |
主题确定 |
1课时 |
学生畅所欲言,谈谈种子 |
确定本次活动主题 |
|
主题分解 |
1课时 |
围绕主题,展开讨论,生成活动研究的内容 |
小主题的可研究性和可操作性 |
|
|
指导分组 |
1课时 |
建立课题小组,推选组长,确定组名,提出口号 |
自由分组,合理搭配, |
|
|
活动策划 |
2课时 |
制定小课题研究方案。 |
教师强调实践活动要注意的问题及事项 |
|
|
探 究 阶 段 |
学生分组开展探究活动,适时进行阶段性总结、汇报、展示活动,适时上好方法指导课。 |
8课时 |
1、种子是怎样萌发的 2、你见过那些神奇的种子,他们是什么样的? 3、你知道哪些种子能吃,怎么吃?。 4、你见过关于种子的艺术吗?都有什么?
|
1、指导学生填好观察记录。 2、对种子进行分类,记录所熟悉的种子的特征,并做好种子标本 3、指导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去访问,填写资料卡 4、指导学生用种子完成一件工艺品。 |
|
总结阶段 |
汇报交流 |
1课时 |
学生进行汇报交流 |
汇报方式的多样性 |
|
成果展示 |
1课时 |
学生展示成果 |
学生尽可能多的展示优秀成果 |
|
|
总结评价 |
1课时 |
学生进行自评、互评等。填写评价表,并成册装入成长记录袋 |
指导评价 |
|
七、学生评价建议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以成长记录袋评价为主、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袋中包括:每一次活动的结果性资料;过程性资料;体验性资料;评价材料。
在评价方式上,我针对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并与学校的雏鹰争章活动相结合制定了一套新的评价方案。
1、活动过程评价
3、及时评价
4、综合性评价
5、同伴之间语言性评价
八、安全保障措施
1、网上查找资料时提醒学生注意用电安全,指导学生登陆健康网站。
2、外出采访、观察时注意交通安全和人身安全。每个活动小组必须安排一名安全员。在活动中,强调活动小组中各成员不要擅自行动,必须结伴而行。小组成员如需要脱离小组自行活动必须向小组长和安全员报告其活动地点、时间、范围及联系方式。
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