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课:
王蓉蓉
《3.1同底数幂的乘法2》 七(10)
林益
《3.1同底数幂的乘法1》 七(3)
徐舒婷
《4.2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1》 八(3)













二、 评课:
王蓉蓉
《3.1同底数幂的乘法2》 七(10)
陈玲:1.王老师的课堂思路清晰,教学环节合理流畅,课堂参与度较高,学生掌握扎实;2.幂的乘方法则引入是由几个相同幂相乘得出规律,再引导出幂的乘法,只有做法是否合理有待商榷;3.口头禅较明显需要改正。
叶青:1.王老师的这节幂的乘方课相较于上学期的课有了明显的进步,由引入法则到运用法则,再到辨析法则再到幂的混合运算,难度由浅入深,丝丝入扣;2.学生的易错点在各个环节都有渗透,很好得巩固幂的乘方法则;3.课堂节奏偏快一些,深度稍显不足;4.教师讲的过多,是否可以把更多话语权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更为合适。
林益
《3.1同底数幂的乘法1》
谢作鹏:今天林益老师展示了一节课《同底数幂的乘法》。整个教学过程层次比较清楚,各个环节应有尽有,新课由引入到法则的推导和练习巩固等环节组成在课堂上林老师比较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突出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展现概念的生成过程
在教学同底数幂的的时候,林老师没有直接把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通过复习乘方的定义入手,在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得出1015*103,然后运用乘方的意义解答,使知识点的探究水到渠成。
2、充分运用类比的方法,突出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林老师把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推导由一般到特殊,从1015x103 =? x·x2·x3=? 52·53·54等一般例子,让学生找它们共有的特点。再找出积的指数与因数的指数之间的关系,然后让学生说出am·an=am+n,再根据这个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种从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教学方法,轻轻松松就突破了难点。
3、注重学生提问
在教学中,林老师让学生进行观察、思考,逐个回答的形式,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不仅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有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
4、练习设计形式多样
林老师的练习设计形式多样,有小试牛刀,有基础题,也有拓展题,既注意了学生兴趣的培养也注重了知识点的落实。
个人建议:
1.问题的设计要有启发性,有时抛出一个问题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如何回答。
2.练习设计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正用公式或法则到逆用法则以及到活用法则。
3.要让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是学生的,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来主导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有预设与生成,要把时间留给学生。
徐舒婷
《4.2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1》
张新新:徐老师上课语言简练,和学生互动积极,整个课堂氛围比较好,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对于例题变式的处理较好,整个过程比较流畅,但美中不足的是徐老师在对于不稳定性的处理时讲得不够透彻,没有强调在边不变的情况下,形状发生改变。其次就是对例题的板书处理,没有在第一时间对解题过程进行板书,之后思路想法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证明过程就稍显凌乱,可能对于基础弱的同学会比较难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