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四类运作机制,当好“研究员”
(2024-02-23 16:04:23)一是优化董事会会前沟通机制,运作良好的董事会,决策过程就是论证过程,缺少辩论和讨论的董事会势必掩盖问题,“花瓶董事”“橡皮章董事”即是如此,所以,强化董事会决策前的沟通对于科学有效决策至关重要,开好沟通会,在思维碰撞与观点讨论中,董事们畅所欲言,往往在深入沟通和交流中,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各种不同的观点也得以化解,如果在关键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可以推迟决策,以进行更充分的论证准备,通过沟通会把问题消化在投票之前。
二是优化外部董事考核评价机制,从内部考评(监管机构、任职企业)和外部考评(第三方测评机构)两方面建模,通过监管机构和任职企业实现对外部董事的勤勉履职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做好日常履职数据的填报和确认,实现外董考评的智能评分;委托第三方评测机构,让市场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通过公开数据,将任职企业年度经营情况、董事会建设情况与外部董事考评挂钩,得出的数据以一定的权重比例融入考评结果,并形成个人履职能力全视图。
三是优化外部董事履职保护机制,在外部董事忠实勤勉履职的基础上,可以从规避风险的角度为外部董事勤勉履职提供更多保障,如为外部董事购买“履职保险”,完善外部董事准入制度,促进国有企业外部董事职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四是优化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维护好企业党委领导作用,董事会对重大决策事项可以在党委前置研究前,提前介入、提前沟通,深刻领会把握党组织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内化于决议事项的政治意义和经济目标,外部董事代表出资人意图,与企业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目标一致,因此在方向原则上与企业党委步调一致、同频共振,做好与党委委员的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