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掉“战略性重组”强化“核心竞争力”意味着什么?
(2023-03-14 17:30:54)与十九大报告相比,二十大报告删掉了“战略性重组……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表述,而改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代替,这是否预示国有企业三年改革行动任务已经完成,后续任务则是在此基础上提升核心竞争力?
李锦:“战略性重组”没有放在二十大报告的突出位置,这次去掉了。“战略性重组”在近五年中动作比较多,幅度也比较大,基本问题已经解决。过于强调重组,可能会导致局限于重组,并不利于以济布局与结构调整。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强化,意义深刻,这一句话是放在哪里?是放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后面,这就意味着要明确“做强做优做大”的目标是什么,标准是什么。过去通常讲“三做”,但是还是很空泛,以什么结果、什么标准来衡量呢?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现代化国家的关键在于现代化企业,企业强则国家强,尤其作为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家,国企对国家发展的支撑作用特别重要,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往往要放在世界范围内来衡量,所以报告用了竞争力。
我们注意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更有活力、竞争力、影响力”,后来2015年9月的顶层设计方案中提出了“更有竞争力、活力、影响力和防风险能力”。到了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了“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控制力和防风险能力”,而这一次出现在二十大报告中,直接用“竞争力”一个词代替了“五力”,目标更为集中,更为简练,聚焦点更实、更具体,强化了人们对竞争的企业发展的基本标准和主要标准的确立。尤其,令人注意的是,报告加上“核心竞争力”。那么“核心竞争力”就意味着不是面面俱到,“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创新发展能力,创新能力又集中在核心技术领域。
过去是叫“三做五力”,现在还是“三做”,三做充实了,把“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放到一起,把“五力”压缩为“一力”,压实到国有企业。这种调整是时代主题变化提出的新的要求,同时对于新格局,高质量的新境界提出更加具体的要求,反映出国企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