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企业改革的必要前提
(2023-02-28 16:56:01)
近日发布的《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22)》提到,中央企业把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工作作为深化企业改革的必要前提,确保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企业累计新增党组织4万多个,新发展党员114.8万名,全面实现基层组织“应建尽建”、按期换届“应换尽换”。如中国商飞根据项目研制人员“跟着任务走”的实际情况,成立59个临时党组织,做到项目团队党组织全覆盖、党员管理全覆盖。中央企业持续建立健全党建工作机构,党务部门不低于同级部门平均编制,党务干部按照不少于在岗职工总数1%配备、党组织工作经费按照不低于职工工资总额1%保障。分级开展基层党委书记、党支部书记、党务干部培训,全面落实党务工作者和经营管理干部同职级同待遇政策,基层党务工作人员“不适应、不会做、不愿做”的问题有效解决。
中国建材是一家依靠联合重组快速成长的中央企业,是国务院国资委“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试点的中央企业。近年来,在充分竞争市场的倒逼机制下,集团联合重组了近千家不同所有制企业,用248亿元国有权益控制了809亿元净资产,带动了4069亿元总资产,混合所有制企业数量已超过85%。集团始终把党建工作作为一条主线,与中心工作融为一体,彰显了央企独特的政治优势,有力促进了企业改革发展。公司将设立党组织和开展党建工作作为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必要前提。集团把设立党组织和开展党建工作作为联合重组的必要前提,在重组谈判时,明确依据党章、公司法设立党组织和开展活动的法律基础,阐明党组织在治理结构中的职能定位,达成认同党建、支持党建的共识,将设立党组织和开展党建工作写入重组协议;在制定公司章程时,明确规定“两公开两纳入两支持”,即党组织及工作机构公开挂牌、公开活动,党务人员纳入编制,党的活动经费纳入预算,支持党的工作和群团工作开展,让来自不同所有制企业的职工都感受到了央企的政治保障优势;在设立党的组织时,坚持“三同时”原则,即党的组织建设、干部配备和工作谋划与重组企业宣布设立同时到位。对党建基础薄弱的,采用“1+N”模式,把同区域内数家小企业纳入一家党建基础好的企业党组织,实现全覆盖。推行“辅导员制”,向新联合重组企业派驻辅导员,把集团党建、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快速复制,为“混改”企业党建工作有效开展提供人才保障。针对联合重组企业党建工作基础不平衡问题,集团坚持“宽严相济”原则,一方面,完善制度、规范要求。建立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体制,制定《党委会议事规则》,明确党委参与决策的内容和程序,在重大问题决策中,党组织集体研究形成意见,与董事会充分沟通。充分尊重经理层依法行使选人用人权,党组织参与干部考察及考核,保证党管干部原则的贯彻落实;另一方面,因企制宜、突出特色。联合重组企业都有自己的成长特色,只要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党组织作用发挥、有利于调动职工积极性,都鼓励保留,不强求一律,形成不同企业党建“特色品牌”。
陕投集团是陕西省首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为了实现高效能治理,公司坚持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确保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职代会有效高效参与企业治理。健全完善董事会运作机制,形成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负其责、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董事会依法产生、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相结合,建立专业化董事、监事队伍,持续推动集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两类公司”管理体制改革,以精总部、强基层为原则,形成定位清晰、职责明确的集团总部—板块公司—专业公司三级管理架构,加快管理流程变革,为新阶段实现高效能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