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新样本观察:解构广州“工业航母”重组改革之路
(2022-12-29 17:31:49)12月28日,在湾区之心南沙,广州工控打造的粤港澳大湾区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正式宣布开工,这个临港绿色智能重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达产后可实现年总产值88.25亿元!广州工控加快落实南沙方案的重要一步,也是广州工控加快布局高端装备产业链的关键一步。
近期,广州工控按下产业经营生产“快进键”,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加速跑”,全力服务好广州本地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今年1-11月广州工控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约10%,完成投资额超80亿元,为广州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成绩的背后,得益于广州工控大刀阔斧的改革创新。三年来,这艘营收、资产均超过千亿元的广州“工业航母”,在多业态重组中构建起以“先进制造”为“一主”、以“产业金融”和“产业服务”为“两翼”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新兴材料、核心部件、高端装备”三大核心业务,推动全球高端产业资源向广州聚集,推动广州工业高质量“公转”局面加快形成。那么,作为深化国企改革的引领者,打出的是一套什么组合拳呢?
聚焦主业 夯实省市
制造业发展基石
整合广州工控旗下广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柴油机厂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山河智能工程装备有限公司三大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资源,率先在大湾区建设盾构机实验中心实验台……在制造业当家之下,这些大动作使得粤港澳大湾区高端装备制造基地一开工就引发高度关注。
“依托广州工控的综合优势和基地码头优势,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打造面向世界的湾区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广州工控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千定表示。
该基地的开工建设,是广州工控发力三大核心业务的一个生动注脚。
成立三年以来,广州工控聚焦主责主业,不断优化重构。一方面,广州工控加大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兼并重组、新设公司等方式不断扩大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在轨道交通领域,广州工控牵头成立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产业投资集团,发挥集团机电产业优势,打造轨道交通机电产业全产业链,并购鼎汉技术,加快推进轨道交通车辆核心零部件领域突破。在高端装备领域,并购高科技上市公司山河智能和润邦股份,壮大了广州国资工程机械和海工装备产业规模,实现锂电池材料、风电机组安装维修平台、风电机组高端传动系统、氢能装备等新能源装备领域突破;在汽车零部件领域,并购国内汽车线束行业领先企业天海电子,成功进入特斯拉、蔚来等主流新能源整车厂的供应链体系;在家电压缩机领域,并购佛山通宝温控器业务,助力集团家电及压缩机业务强链补链。
另一方面,抓牢重大项目落实落地。承建市重点项目华星光电T9电子大宗气体供应项目,助力打造全球首条面向Micro-LED的氧化物面板生产线,目前已如期顺利供气;在从化落地7条冰箱压缩机生产线,预计将有效拉动工业总产值19亿元,带动当地就业超1600人。启动南沙广州电缆大湾区输配电产业园建设项目,补长补强输配电产业链供应链,预期达产产值150亿元。
在一路高歌奋进的同时,广州工控始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坚决退出不具备优势的非主营业务和低效企业,集中资源发展核心业务,让企业轻装上阵。三年来,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企业盈亏面实现了从重组前70%企业亏损到2021年底的82%企业盈利的根本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