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数字经济的四大隐患

(2022-11-30 13:21:28)

数字经济的理想形态是以数据为刃,削减社会摩擦成本与无谓损失。从宏观大局看,数字经济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矫正了实体经济利益分配的方式。但从微观角度看,人、企业乃至政府都有一己私利,数字经济因而并不如预想中的完美,数据使用、产权界定、寻租现象与数字霸权四大隐患或将带来比传统经济更高的摩擦成本。


数据使用。全球每年创造的数据量是以指数级增长的。平台型企业势必要应对存储海量数据的难题,这也正是各大互联网企业大力发展云计算的初衷。此外,虽然过去在中国数据泄露与隐私保护问题相对被弱化,但美国的前车之鉴仍不容小觑。当脸书涉嫌隐私泄露时,其市值蒸发超过700亿美元。在电商模式被大众认可前,互联网企业曾耗费多年建立起了信任机制,但无论是有意或无意,信任机制的摧毁或许只在朝夕。


近年来,国家连续出台一系列关于数据安全与网络安全的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标志着互联网行业野蛮生长的时代告一段落,企业将更加重视对数据使用的规范与责任。


产权界定。虽然法律条款不断完善,但数据的产权归属仍不清晰,带来版权纠纷等潜在的摩擦成本。数据的低边际复制成本造就了对经济增长的“高乘数”效应,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盗版缺陷。复制一件传统商品需要消耗同等的可变成本,但复制数据(音乐、电影等)于个人而言成本几乎为0。不可否认,过去多年数据的零成本传播是数字经济价值创造的源头,但伴随创作者版权意识的升级,互联网企业作为平台方往往需要承担侵权带来的损失。



寻租现象。企业的目标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而非社会总福利最大化,因此掌握数据的互联网巨头成为“黑箱”,或出于私人利益考量而歪曲数据传导。长此以往,互联网巨头从实体企业中攫取了大量的价值,但对生产的贡献却不发生实质变化。即使实体企业发现互联网平台的作用已不是提升利润,而是蚕食利润,也往往无能为力。


互联网缔造了一个流量为王的时代,占据流量入口的互联网企业拥有极宽的护城河,为其寻租创造了条件,用户、内容创作者乃至第三方开发者只能选择被动信任。


数字霸权。由于互联网平台对用户数据的控制,互联网企业竞争成为大国博弈的核心议题。据CB Insights统计,2021年中美独角兽占全球独角兽企业总数的比例高达74%,而全球几乎都严重依赖于美国的互联网服务商。


2018年,欧洲联盟首先出台了严格的数据使用监管条例《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不仅出于对个人隐私保护的考虑,更想要摆脱美国的掌控。此后,各国监管部门都开始考虑跨境数据流动潜在的安全隐患。


2021年9月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正式生效,意在全面保障个人信息与重要数据的安全。当寻租现象超越国界,数字霸权就此诞生,并在可见的未来成为霸权主义者实施制裁的工具,对全球的生产生活进程均产生巨大的摩擦成本。


四大隐患体现了数字经济生产关系的三重不对等: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的竞争地位不对等、用户与企业对数据的控制权不对等及数字强国与数字弱国的规则制定权不对等。


数字经济生产力乘数效应的发挥,有赖于生产关系的妥善处理。脱离了公平开放的竞争环境,数字经济的乘数效应将逐步衰减。因此,我们需要尽快建立起对等的数字化生产关系,以此为基础释放数字生产的巨大潜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