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庆国企硬核“引留用”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2022-10-31 09:41:37)

在位于重庆江北区的重庆市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发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正全神贯注投入特殊功能聚合单体的研发工作。“别小看这些单体,它们可应用于电子化工、光刻胶、高端油墨等多个领域,具有高附加值,是开发化工新材料的基础之一。”重庆市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兰剑平告诉记者,近年来,重庆化研院不断加大研发费用投入,2021年投入1822.75万元。


企业投入的增长释放了创新创造的热情与活力。“基础前沿领域研究,需要相当的经费投入和人才力量,否则科技创新就是无源之水。”兰剑平表示,2021年,企业新增专有技术15项,其中特殊功能单体关键核心技术获得科技部“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优秀项目奖”。


“如今,企业的科学技术投入可视作利润进行‘考核’,这无疑为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打了一针‘强心剂’。”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兵说。走入四联集团产品展示大厅,各式各样的智能化工业仪器仪表让人目不暇接,其研发生产的高精度智能压力变送器、智能电磁流量计等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近年来,企业不断调整人才结构,加大科技人才‘引留用’,更多懂技术、懂科研的人才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排头兵’。”刘兵说,目前四联集团及所属企业有工程师及以上技术人才786人,未来还将持续大幅增加科研人员占比。


不断健全的科技创新制度体系,让科技人才找到干事创业的激情动力。


“只要你想干、能干,就能获得应有的奖励。”35岁的青年科研人员王军在重泵公司工作了11年,如今是技术中心办公室主任助理,“重泵推行‘价值贡献’积分制绩效管理,员工通过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职称与学历提升等获得积分,年底转化为绩效收入。”


王军回想起刚入职时的场景,笑着说,“技术实践和课堂有很大差距,多亏了科研前辈‘传帮带’,才逐渐找到自己的研究兴趣。”丰富多样的科研人员培训课程和项目锻炼也让年轻科研人员能力得到提升。


实行科研项目“揭榜挂帅”、建立青年骨干培训机制及后备人才库、制定科技创新管理制度……一批批“硬核”举措激活创新力量。目前,重庆市属国有企业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26个、市级创新平台229个,集聚创新专业人才1.9万余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