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谈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好的产品、好的品牌、好的创新、好的治理
(2022-08-30 10:14:21)世界一流企业概念的提出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企业确立成长方向、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等具有重要意义。到底世界一流企业的内涵、特征和标准是什么,为什么要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怎样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宋志平结合自身四十余年的企业实践经历以及近年对一些上市公司的研究,从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四个维度谈了自己对于世界一流企业的体会和思考。
以下是宋志平会长在中国人民大学85周年校庆
今天我们讨论的主题是关于世界一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中央深改委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指导意见》,列出世界一流企业(以下简称世界一流)的特征是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和治理现代。也就是说,我们不光提出了世界一流的概念,还提出了世界一流的主要内涵。世界一流概念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现在我国经济正在转型,从高速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从重视规模、速度进入到重视质量、效益这样一个时代,现在我国企业面临的不光是规模问题,还有质量问题,所以我们提出了世界一流。以规模而言,在2021年世界500强企业榜单里,中国有143家,大陆和香港地区有135家,远远高于美国的122家。世界500强主要的指标是销售收入,而世界一流是一个综合性指标。从重视速度、规模的增长到重视质量和效益,这样的转变对我们来讲有重要意义。
二是对企业成长的作用。世界一流这四条内容,对企业的成长非常重要。世界一流的企业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成长方向?现在把它定位为,要有好的产品、好的品牌、好的创新、好的治理,这样就比较全面了。
提出世界一流,也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我国现在是制造大国,正在迈向制造强国。我们理解,世界一流的一大部分企业属于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像产品卓越更多指的是大型制造业。在这方面,我们还有一定差距,要在国际竞争中取胜,就需要企业快速成长,需要一大批世界一流企业带动整个产业发展。从大的意义上来讲,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确实是当前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客观来讲,今天我们已具备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条件。20年前,央企中只有五六家世界500强企业,记得那时出国学习,大家很期待听世界500强企业的董事长讲讲,特别想去世界500强企业参观交流。20年后的今天,我国的世界500强企业涌现出了这么多,具备了规模的条件。如果20年前我们提出做世界一流企业,那时可能还不具备条件,今天到这个时候了,因为我国已经有了很多具有规模优势的企业。
从制造业来讲,这些年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去年我国的制造业增加值4.86万亿美元,占国内GDP的27.4%;美国的制造业增加值2.34万亿美元,约占美国GDP的10%;日本的制造业增加值约占GDP的20%,但它的绝对值相对较小,仅有0.98万亿美元。对比起来,大家会看到中国有强大的制造业。我国“十四五”规划希望制造业增加值在GDP中能够保持相当的比例,很多省份在“十四五”规划中把制造业的比重调整到30%左右。这就意味着,我国不能像国外有的国家一样把服务业比重提高到百分之七八十,这既不符合我们的国情,也不符合在国际上竞争的大趋势。我们还是要把制造业做好,这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基础。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些年我国企业在创新能力上有非常大的提升,过去是“跟跑”,现在是“并跑”,有不少企业已经进入“领跑”。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具备了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条件。
中央提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人大等很多高校,包括很多企业、机构都积极投入到世界一流研究中。我们一方面要研究世界一流的内涵、标准、目标,同时还要在全世界范围内遴选世界一流企业的样板,哪些企业是世界一流。所以世界一流不光是一个理论的问题,它也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近期,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了地方国资委负责人年中工作视频会议,强调了要准确把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新部署新要求,提出几个坚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坚持壮大实体经济,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企业创建之路。
最近我参加了一些关于世界一流的交流会,结合国资委会议精神,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围绕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和治理现代这几个核心内容展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