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四五”数字经济“上半潮蓬勃发展

(2022-05-30 10:55:31)

5月26日,在2022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开幕式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在视频致辞中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深入实施“宽带中国”、“互联网+”、大数据等重大战略,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引领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具体来看,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数字经济规模跃升,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经过不懈努力,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快速增长,目前已稳居全球第二,网民数量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一,网络零售市场规模连续8年居于全球首位。超大规模市场助推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电子商务、移动支付、远程医疗等不断发展壮大。

二是基础设施全球领先,为经济增长拓展了巨大空间。

目前,我国已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光纤和移动宽带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移动通信技术从“4G并跑”跨越到“5G引领”,2021年,5G标准必要专利数量占全球比例超过38%。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加快布局,“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今年以来带动各方面投资超过1900亿元,其中推动西部地区投资同期增长了6倍。

三是数字技术融合创新,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赋能加力。

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有机融合,迸发出无限潜能。2021年,我国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拓展至45个国民经济大类,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水平不断提升,推动相关制造业企业成本降低17.6%、营收增加22.6%。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2.1万亿元,同比增长11.3%,定制农业、云农场等新业态新模式方兴未艾。

四是数字政府建设提速,为服务人民群众添砖加瓦。

数字技术在优化政府服务职能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网通办”“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成为利企便民的常态化应用,在省级行政许可事项中,平均承诺时限压缩51.1%,99.5%的事项实现网上可办,89.8%的事项实现网上受理和“最多跑一次”。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到100%,电子社保卡覆盖人数超过5亿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五是数字技术助力抗疫,为经济复苏助推加油。

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数字技术功用亦不可小觑。“无接触配送”等服务保障了居民生活需求,在线问诊、直播教学、数字文娱等线上服务有效减少了人员流动,远程办公、云签约、云面试等助力“停工不停产”,增强了经济发展的韧性。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世界主要国家都将数字经济作为培育经济新增长点、谋求竞争新优势的首选方向。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去年,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蓝图。

对于如何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数字红利惠及更广大人民群众为根本目的,协调调动各方力量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林念修用“六个着力”进行概括:

一是着力夯实基础,适度超前部署建设新型基础设施。

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光纤网络扩容提速、5G规模部署和融合应用。加快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建设协同、先进、开放、高效的创新基础设施体系。

二是着力激活潜力,充分挖掘数据要素价值。

加快出台构建数据基础制度的政策文件,统筹优化全国数据市场体系布局,进一步促进数据要素高效合规流通使用。落地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布局,深入推进“东数西算”工程,抓紧在全国建设10个左右数据中心集群。

三是着力推动转型,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面深化大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升级。大力发展产业互联网平台,鼓励一二三产业融通发展。支持建设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增强面向中小微企业、行业和区域的数字化转型服务能力。

四是着力稳链强链,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创新发展。

坚持产业攻关模式,不断创新方式方法,进一步深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重点数字产业,提升基础软硬件、重要生产装备等自主供给能力和水平,支撑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五是着力强化保障,提高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

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增强态势感知、威胁发现和协同处置等能力。推动网络和数据安全技术创新,培育富有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为维护国家网络安全提供技术和产业支撑。

六是着力优化环境,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

健全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提升数字治理水平。积极参与国际数字经济议题谈判,开展双多边数字治理合作。推动“数字丝绸之路”走深走实,让数字经济合作成果惠及各国人民。

“十四五”时期,以消费互联网为主要增长点的数字经济“上半场”蓬勃发展,以产业互联网为主要增长点的“下半场”势头强劲,数字经济大有可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