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种教学设计模式比较

(2011-03-06 16:53:30)
分类: 教学系统设计

三种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比较

1.    史密斯—雷根模式—ID2的代表性模式

2.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3.    狄克-柯瑞模式

首先,介绍史密斯—雷根模式—ID2的代表性模式。

 

 http://s2/middle/76a3f3bb49dcca6e38a41&690

                                史密斯—雷根模式—ID2的代表性模式

 

史密斯-雷根模型的主要特点是明确指出应设计三类教学策略:教学组织策略、教学内容传递策略、教学资源管理策略。

密斯-雷根模型是ID2的代表模型,它是由P.L.Smith 和T.J.Ragan于1993年提出,并发表在他们两人合著的<教学设计>一书中.该模式是在第一代教学设计中有相当影响的"狄克-柯瑞模式"的基础上,吸取了加涅在"学习者特征分析"环节中注意对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进行认知分析的优点,并进一步考虑认知学习理论对教学内容组织的重要影响而发展起来的.由于该模式较好地实现了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的结合,较充分地体现 "联结-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并且雷根本人又曾是美国AECT理论研究部主席,是当代著名的教育技术与教育心理学家,因此该模式在国际上有较大的影响.

 

 

 

http://s6/middle/76a3f3bb49dcca89ddbe5&690



                                狄克-柯瑞模式

 

 

http://s11/middle/76a3f3bb49dccc0dc964a&690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是何克抗教授在1998年提出的。他在深入分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研究所出现的忽视教学目标分析、忽视教师主导作用以及过分强调学习环境设计而忽略自主学习设计等偏向后,提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

 

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三种模式有以下不同:

1.理论基础不同

史密斯—雷根模式较好的实现了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的结合,较充分的体现了“联接—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在国际上有较大的影响。

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则是基于建构主义。狄克-柯瑞模式则是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

2.强调重点不同

史密斯—雷根模式狄克-柯瑞模式注重对教学策略的选择,主要包括三种教学策略,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则强调对学习情境的创设和信息资源的设计与提供,看重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与同伴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团队精神。提出一系列以“学” 为中心教学策略,如支架式教学策略、认知学徒教学策略、随机进入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社会建构教学策略等等。

3.评价不一样

史密斯—雷根模式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没有总结性评价,而狄克-柯瑞模式则有总结性评价,也许这是较完整的一面相对于前两种模式。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强调非量化的整体评价,反对过分细化的标准参照评价;而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则是强调标准参照测验,并把测验结果与教学目标对照,分析是否达到以及未达到的各种因素。

4.第一模块的内容不同

对于两种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史密斯—雷根模式是在狄克-柯瑞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前者比后者要先进的多。前者在第一模块中把教学目标分成“教学分析”与“确定学生初始行为及特征”(即“学习者特征分析”)两部分,并把二者分析的结果用更具体的“行为目标”表述,则把“学习者特征分析”和“学习任务分析”(包括“教学目标分析”和“教学内容分析”两部分)都归入“教学分析”模块中,补充了“学习环境分析”框,还取消了“行为目标”表述框。显然,这一改进不仅使前者的“教学分析”模块内容更充实,而且在结构上也显得更为简洁、合理。

在狄克-柯瑞模式有关教学策略部分只笼统地提到要“开发教学策略”,至于开发哪一类教学策略并未说明;而在史密斯—雷根模式则明确指出应设计三类教学策略:教学组织策略,教学内容传递策略,教学资源管理策略。

在狄克-柯瑞模式对教学的“修改”并未放在评价模块中,这是不合理的,因为修改必须以评价所得到的反馈为依据;在史密斯—雷根模式对此作了调整--不仅把“修改教学”框置于教学评价模块中而且是在“形成性评价”之后,这一改进就显得更为科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