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诗刊》第229号作品:《伪君子》:宗教是力量的源泉

标签:
文学评论 |
|
|
《伪君子》:宗教是力量的源泉
鹏 鸣
节选自鹏鸣世界文学研究专著《世界文学简论》一书。
http://s15/mw690/003fpzqBzy7lh3Nh5fgae&690
作者:鹏 鸣
鹏鸣微信号,关注有福利
-
在生活中,我们几乎本能地崇尚君子,憎恶小人。人人都想被他人视作君子,然而做真正的君子实在太难,于是无数的伪君子便应运而生。比如金庸的名作《笑傲江湖》中的岳不群,就是中国“伪君子”的塑像。无独有偶,在17世纪的法国戏剧中,也有一位世界级的大伪君子,那就是喜剧大师莫里哀笔下的达尔杜弗。
莫里哀,这位杰出的剧作家、出色的导演,把生命的最后一息都献给了戏剧事业的演员,虽然只活了五十多岁,却为后世留下了丰厚的精神遗产。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可笑的女才子》、《伪君子》、《唐璜》、《恨世者》、《吝啬鬼》、《史嘉本的诡计》等。他娴熟地掌握了古典主义的创作规则,在作品中表现出深刻的社会内容和强烈的民主倾向;他所创造的人物形象不仅在法国影响巨大,而且也当之无愧地进入了世界不朽艺术形象的画廊。正因为如此,当路易十四问谁在文学上为他带来最大光荣时,古典主义的立法者布瓦洛肯定地回答:“陛下,是莫里哀。”9月10日
09:57 回复(0) -
达尔杜弗,这个形象自1664年诞生以来,几乎成为西方家喻户晓的“伪君子”的代名词。他原是个贵族,家道败落后摇身一变成为虔诚的宗教信徒。富商奥尔恭被他虚假的虔诚所触动,对他供若神明,奥尔恭强迫女儿毁掉婚约,要她嫁给达尔杜弗,甚至还要把全部家产送给他,但贪婪的达尔杜弗还想占有奥尔恭年轻的妻子,直到最后达尔杜弗虚伪的面具被揭穿,奥尔恭才恍然大悟。
达尔杜弗虚伪的独特之处即在于:他是“真诚的伪君子”。当他撒出弥天大谎的时候,常表现出极动人的真挚,他确信他所说出的谎言都不是谎言而是确有其事。这些谎言总是首先把他自己打动了,然后很自然地打动了别人。同样,当他的伪善被揭穿时,他所表现的狠毒也是不加掩饰和毫不犹豫的。9月10日
09:57 回复(0) -
当我们看到达尔杜弗那前后矛盾的滑稽表演时,不仅感到他的可笑,同时也会感到他的可怜。这并非是为达尔杜弗的虚伪寻找开脱的理由,而是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与达尔杜弗们处境相似的情形实在是不可胜数。比如,在我国古代的无数烈女节妇,她们在长期的压抑和禁欲中消磨掉了妙龄青春的同时也诞生了很多变态的情欲表达方式,而这种变态的极端就是禁欲的反面——潘金莲似的纵欲。即使到了现代社会,又有谁能做到既无拘无束地享受人生而又不受限道德和法律的无边效力呢?人前一套,背后一套的尴尬人生状态在现代生活中不也比比皆是吗?
诚然,达尔杜弗形象之所以令人生厌,除了他的虚伪外,更重要的还因为他的贪婪。比如现在的某些官员,在台前大讲特讲正义和公理,背后却表现得并不很君子,但只要他不太贪婪,那么在人们的印象里,他即使不算好官却也算合格的官。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人很难对自己的欲望规定一个底线,人的理智在欲望的强力冲击下往往会变得茫然若失而懦弱无力——这即是人类欲望的永恒悖论:正因为人永远满足不了自己的欲望,所以才会有历史的奋然前行;但过盛的贪欲又易导致个体的毁灭乃至整个人类的灾难。面对欲望,理智的人们真说不清是爱还是恨。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三农诗刊》第228号作品:陆游
后一篇:《三农诗刊》第231号作品: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