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农诗刊》第065、066、069号作品:王之涣、王昌龄、短诗束花 、微诗束花

(2018-01-14 10:42:11)

《三农诗刊》第065号作品

王之涣、王昌龄

《三农诗刊》第065、066、069号作品:王之涣、王昌龄、短诗束花 <wbr>、微诗束花选自:中国文学研究专著《中国诗歌史略》  鹏鸣 分类: 文学史论






                                   王之涣、王昌龄
                                            
                                                      鹏   




       在盛唐诗坛上,有一批位卑而名高的诗人,他们在仕途上落拓不遇,但意气风发的时代精神却激荡着其诗情,使他们的创造才华喷涌而出。尽管他们在题材上各有侧重,在形式上各有擅长,但都能拓展诗境、别开生面,使初唐以来以“风骨”为号召的诗歌审美理想得以血肉丰满的表现。王之涣、王昌龄、李颀、崔颢就是其中几个年辈较早的杰出代表。
       王之涣,字季淩,绛州( 今山西新绛 )人。他一生只担任过主簿、县尉等吏职,曾不屑于“屈腰之耻”而拂衣去官,天宝元年去世。据靳能在为他所作的墓志铭中称,王之涣为人“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其吟咏从军出塞之作,“传乎乐章,布在人口”。由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 事见薛用弱《 集异记 》  )即可见其影响之一斑。王之涣今存诗仅六首,均是绝句精品,如《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前两句在辽阔无垠的画面上,以白日运转、河海奔流为生生不息的世界贯注了无限生气。后两句由实入虚,升华为不懈追求、进取不息的感情境界。通篇对偶而不觉其偶,用笔疏朗而气势恢弘。他的《 凉州词二首 》是唐代边塞诗的名篇,其一云:“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苍茫云海中万仞高山围绕一座永无春色的孤城,写出绝域荒寒之苦。但诗中画面雄壮阔大,声调从容豪迈而不落于凄切,仍可见出英雄本色。诗歌因此获得了骏爽的意气和遒壮的风力。开元时期另一诗人王翰也有《 凉州词 》,与此篇可谓异曲同工。诗云:“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纵然战死不归,何妨美酒先醉。其中并非没有痛苦,却压不倒豪荡磊落的壮怀。
       王昌龄,字少伯,京兆万年( 今陕西西安市 )人。他家境比较贫寒,开元十五年( 727年 )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后改授汜水尉,再迁为江宁丞。一生曾两次被谪蛮荒之地:一次约在开元二十五年( 737年 )秋,他获罪被谪岭南;一次约在天宝六载( 747年 )秋,以所谓“不护细行”被贬为龙标尉。安史之乱爆发后,他避乱至江淮一带,被濠州刺史闾丘晓杀害。有《 王昌龄集 》。王昌龄是盛唐时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他和当时著名的诗人几乎都有交游,孟浩然、李白、岑参、常建等都存有赠他的诗篇。殷璠《 河岳英灵集 》把他举为体现“风骨”的代表,誉其诗为“中兴高作”,选入的数量也为全集之冠。这些都可见他在诗坛上的地位。王昌龄的诗以三类题材居多,即边塞、闺情宫怨和送别。
       王昌龄的边塞诗有很高的艺术概括力,其着眼点往往不在于具体的战事,而是把边塞战争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在各个视角上进行深入的思考,以深刻的内涵、饱满的热情,突破了六朝以来边塞诗主要就乐府旧题加以敷衍的固有程式,使之更富于生气。这些诗中有的热烈赞扬了前线将士舍身许国的豪情:“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 》其四 )亦不乏胜利的喜悦和自豪:“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同上其五 )。
       但诗人的眼光并不停留在这些地方,他还清醒地看到了他那个时代中战争的阴暗面。譬如说,那些义勇健儿往往是上层统治集团刻薄寡恩政策的牺牲品:“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同上其三 )“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 塞下曲 》其四 )“五道分兵去,孤军百战场。功多翻下狱,士卒但心伤。”(《 塞上曲 》)诗人在《 箜篌引 》中,还叙述了一个身经百战、屡建奇勋的少数民族将领,如何由于不能满足上司的贪欲而被诬害的悲惨遭遇。于是,边塞生活在王昌龄的笔下成为透视畸形的社会万象的一个窗口。而与此同时,他又把笔触深入到士卒的内心生活中去,开掘出征人戍士最普遍最典型的真切情思,如:“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从军行 》其一)“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同上其二 )。
       据《 资治通鉴·唐纪 》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正是由于正视这种事实,诗人才不同于当时的许多文士沉溺在以边功取封侯的幻想之中,而更多地注意到战争给普通士卒带来的巨大痛苦。因此,他虽然肯定在保家卫国的意义上战争有其必要和不可避免的一面,然而对那些不以士卒的生命与鲜血为意、恃宠寻衅、挑起战事以邀功的边将,则提出严厉的揭露与指斥。如《 宿灞上寄侍御璵弟 》一诗中,就鲜明地表示了对穷兵黩武的开边政策的激烈反对,而主张不图远荒之地,改用“怀柔”方针。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在王昌龄的边塞诗中,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自有史以来,在中国西北和北部广阔的边缘地带各民族之间发生过无数次血与火的冲突,这根本上是不同人类群体之间残酷的生存竞争,是这一土地上的人们难以摆脱的历史命运。王昌龄是意识到这一点的,试看《 塞下曲 》之二:“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昔日”、“今古”点明这乃是一代一代重演着的历史悲剧,是民族命运的悲剧。诗中流露出对和平生活的热切向往,而又因在当时的条件下看不到使边塞战争彻底根绝的可能性,发出深长的叹息。在他的名作《 出塞 》诗中,相似的情绪以更精粹的语言表达出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诗被后人誉为唐人绝句压卷之作( 见王世贞《 艺苑卮言 》 ),其原因就在它不但具有丰厚的内涵,而且唱出了时代的心声,诚如清人施补华《 岘佣说诗 》所云,此诗“意态绝健,音节高亮,情思悱恻,百读不厌”,堪称是王昌龄的力作。
       擅长写雄健浑厚的边塞诗的王昌龄,同时又以情思婉绵的闺情、宫怨诗著称。他用比较新起的七绝体式处理这种传统题材,使人耳目一新。他善于提炼情思和物色,并把两者凝聚为鲜明的一点,凝眸注目处言语无多,而神情毕现。例如《 青楼曲 》其一:“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末句只写少妇注视夫婿疾驰入宫,而自矜得意之情已尽在不语之中,王夫之评曰:“此善于取影者也。”( 《 姜斋诗话 》)又如《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诗题为“闺怨”,偏从不知愁写起。有无忧无虑的轻快心情方有凝妆、上楼之举,然则没遮拦的浓丽春色又恰成了开启少妇内心奥秘的锁钥,诗情急转直下,回头方知少妇不是无愁,凝妆上楼不是无谓之举,而是由寂寞孤独的潜意识激发出来的不由自主的行为。“闺怨”的主题就在这种内心开启的过程中,被鲜明有力地揭示出来。他的《 长信秋词 》其三是写宫怨的名篇:“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诗中通篇借用汉成帝妃子班婕妤的故事来写。但诗人无意于铺叙情节,这是绝句的篇制所无法容纳的,他着力于摄取焦点,捕捉最能点醒人物内心意绪的物色,这就是沐浴着朝阳的寒鸦。“奉帚”、“团扇”两句虽已点明人物身份,但只有到了第三句,在“玉颜”和“寒鸦”的强烈对照下,那“怨”字才呼之欲出,移情于物,而又托物言情,王昌龄宫怨诗大抵如此。王昌龄写别情的诗也颇具特色,他好以“月”、“雨”为主要意象,在迷离幽微的别愁中烘托出澄朗晶莹、心心相印的友谊。《 芙蓉楼送辛渐 》是这一类诗中的名篇:“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作于王昌龄官江宁丞之日,诗人正遭谤议,况送至友远行,其凄切心情可知。临别所嘱,唯以玉壶冰心自明心迹。诗里的南国烟雨和兀然傲立的孤峰,既是景语也是情语。
       从诗体来说,王昌龄最擅长七绝。绝句本自南朝五言四句的乐府短歌演变而成,故五绝的成熟较早。七绝出现则稍晚,初唐时虽偶见佳作,一则数量不多,尚未蔚成风气,二则尚未完成自家体格,有的作品似从较长的歌行或律诗割截而成。大力用七绝写作,并使之神固气完、奠定其在诗坛上独立地位的,王昌龄是有力者之一。他的七绝多达七十余首,约为存诗的五分之二。前人往往以之与李白并称,如明胡应麟《 诗薮 》云:“七言绝,如太白、龙标,皆千秋绝技。”王世贞也将王昌龄与李白的七绝并列为“神品”( 见胡震亨《 唐音癸签 》 )。清王夫之甚而推其为唐人七绝第一,在《 姜斋诗话 》中称“七言绝句唯王江宁能无疵。”这些意见允当与否姑且不论,但是王昌龄的七绝在唐诗发展过程中据有重要地位,而且成为后人的范本,是毫无疑义的。





                                                                 该文选自鹏鸣中国文学研究专著中国诗歌史略一书。




http://s1/mw690/b16442c5gd9c14187af00&690
香港版中国文学研究专著《 中国诗歌史略 ( 竖繁 ) 





http://s15/mw690/003fpzqBzy7algAsEAm0e&690

作者鹏鸣



    鹏鸣(英文名:彼特 peter1958年生,陕西白水人。新疆大学、延安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外事学院等海内外十余所高等学府客座教授。已出版有选集、文集及文艺理论、诗歌、散文、小说、文学评论、报告文学等文学专著八十多部,总计六千余万字,其中大型爱情组诗《致情人365首》《鹏鸣情诗选》《鹏鸣情诗经典》《秋夜听风》《绝妙诗语》《娘在我的心上》《因为我爱你》《首都情诗》《流泪的故乡》《别了   焦河湖畔》《鹏鸣抒情诗选》《鹏鸣长诗选》《鹏鸣纪实文学选》《向贫困宣战》《鹏鸣文集32卷》 《中国诗歌史略》《世界文学简论》《帝国的诅咒》等代表性作品被翻译成多语种版本行销海内外。他的创作活动也很受文学界瞩目,有关他的研究资料结集有《鹏鸣研究资料汇编》十二卷本,传略被收入美、英《世界名人录》等典籍。自2000年起,曾以自己的稿费购买了价值310余万元的各类书籍,无偿捐赠给国内各大学图书馆,还为故乡捐建了一所希望小学。




http://s8/mw690/003fpzqBzy7eRpMFFDp07&690

鹏鸣的故乡——美丽旖旎的焦河湖(就出在对面的情人岛上)



鹏鸣微信号,关注有福利


《三农诗刊》第066号作品
文/guoke516
《三农诗刊》第065、066、069号作品:王之涣、王昌龄、短诗束花 <wbr>、微诗束花
标签: 

现代诗

 

生活

 

感悟

分类: 原创诗歌

1

情人结婚了

那个人     不是我

情人回到了温暖的家

我擦干泪水,继​续漂泊

像一朵水中花


2

黑森​林依旧在燃烧

火蛇与嘈杂撞醒了

熟睡的耳朵


3

北风呼啦啦地吹

白桦树拼命地招手

那只往南飞的翠鸟扇动着翅膀

头也不回

或许,她的心里盛满离别的泪水​


《三农诗刊》第069号作品

  微诗束花
      
/guoke516


1

太阳

或许    你对人戒备心太强

很少有人敢正视你的目光

远远的避开,才是你开给世人的妙方


2

即便     你化作一块石头

太阳想来就来,月亮要走就走


3

狗尾草

别看名字不咋好听

想当年        狗尾草

也是山岗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未经本人许可,请勿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