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高中语文必修三课程纲要
(2017-08-10 21:39:59)
标签:
转载 |
分类: 高中课文 |
高中语文必修三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高中语文必修三
课程类型:必修
教学材料:山东人民出版社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材语文必修第三册
授课时数:36课时
授课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
课程标准相关陈述:
本模块属于“必修课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于该系列有“课程目标”“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的相关规定(详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7―10页,15―19页,23-24页)。
课程目标:
一、阅读与鉴赏
(一)古诗文
1.能够背诵并默写《陈情表》《古诗二首》《兰亭集序》。学有余力的同学可背诵《项脊轩志》《屈原列传》中的精彩段落。
2.在老师的指导下梳理归纳文言知识:
(1)文言实词的意义:“夙”“见”“背”“息”“吊”“寻”“除”“笃”“矜”“薄”“听”“卒”“属”“伐”“疾”“穷”“患”“如”“致”“祖”“咸”“信”“喻”等。
(2)文言虚词的用法:“而”“之”“于”“其”“以”。
(3)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
3.
4.课外阅读古代经典散文《论语》。
(二)现代文
1.积累现代文中重要的字音、字形、成语,分别达到会读、会写、会用的目的,并尝试在笔记本上进行归纳梳理。
2.理解散文中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3.分析作者通过语言、行为等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及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点,分析文章的精巧构思。
4.
二、表达与交流
(一)口语表达
1.每节课前进行3分钟主题演讲,要求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语言规范。
2.必修三结束后在班内举行主题演讲展示或者辩论赛。要求观点鲜明,内容充实,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声音洪亮,感情充沛。
(二)书面表达
1.课堂上完成四篇(每篇不少于800字)记叙文的写作。要求:中心明确,能围绕中心选择材料,能突出所写事物的特点,情感比较真挚,语言比较流畅。
2.依据课本单元写作平台完成随笔写作4000字,有余力的同学可完成8000字。要求:能负责任地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建议与课堂写作并重)
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1.准备笔记本,在教师辅助下进行字音、字形、成语、名句及文言知识的积累和梳理。
2.借助课本和其他材料逐渐养成自觉的、准确地背诵默写经典古诗文的习惯。
3.逐渐养成主动运用《现代汉语词典》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工具书的习惯。
4.逐步养成边读书边动笔的习惯,并能将读书体会形成文字。
5.
6.初步养成在学习和生活中认真观察、深入思考、和敢于质疑的习惯,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
【课程评价】
评价任务:
1.过程作业:梳理、积累文言知识,做成知识卡片;积累字音、字形、成语,以积累本的形式呈现;课时导学案;课前演讲;古诗文背诵;每周的练字;依据课本单元写作平台完成随笔;记叙文写作。
2.纸笔测试:题型可有选择题、填空题、古文翻译题、默写题、古文阅读题、现代文阅读题、作文等。
作业和评价细则:
1.过程性表现与作业。
(1)课堂学习表现20分、课前演讲10分,共计30分。
(2)课时导学案完成总体情况共计100分。
(3)知识卡片20分、积累本20分,练字30分共计70分。
(4)篇章背诵默写30分。
(5)随笔不少于4000字,共计80分。
(6)作文训练4次,每次60分,共计240分。
(7)阶段性测试2次,每次100分,共计200分。
2、课程测试(1次)。
测试内容包括:(1)选择题(题型同高考题)(2)古文阅读理解(对教科书中古代人物传记原文的字词句的理解);(3)补写名篇名句(指定背诵篇章的默写);(4)现代散文阅读理解(对议论性散文文本的阅读理解和分析);(5)作文(记叙文写作)。测试形式为闭卷笔试,150分。
具体知识点和能力点分布情况表
题号 |
知识点 |
题数 |
分值 |
能力层级 |
备注 |
1 |
语音 |
1 |
3 |
A |
能力层级分为 识记A 理解B 分析综合C 鉴赏评价D 表达应用E 探究F |
2 |
汉字 |
1 |
3 |
A |
|
3-4 |
词语(包括熟语) |
2 |
6 |
B |
|
5 |
句子成分分析 |
1 |
3 |
B |
|
6 |
病句辨析 |
1 |
3 |
B |
|
7 |
文学常识 |
1 |
3 |
B |
|
8-10 |
社科类阅读 |
3 |
9 |
B、C |
|
11-14 |
文言文阅读 |
4 |
12 |
B、C |
|
15-16 |
文言文翻译(课内、外) |
2 |
12 |
B、E |
|
17 |
名句名篇默写 |
1 |
10 |
A |
|
18-19 |
语言运用(压缩语段、扩展语句) |
2 |
8 |
B、E |
|
20-23 |
现代文阅读(散文) |
4 |
18 |
B、C、F |
|
24 |
作文(记叙文) |
1 |
60 |
E |
3、修习合格认定。课程作业和测试满分900分,满分540分以上为合格,否则须补考或重修。
【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山东人民出版发行的高中语文必修3课本内容实施教学,其课程内容和课时安排如下:
进度(课时) |
学习 |
关键学习目标 |
|
1 |
分享本学期《课程纲要》 |
明确本课程学习内容及要求 |
|
2-3 |
至爱亲情 |
《陈情表》 |
1.透过作品对人和事的描写,仔细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把握作品主旨,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2.积累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和文学文化常识。
|
4 |
《我不是个好儿子》 |
||
5-6 |
《项脊轩志》 |
||
7 |
《我与地坛》(节选) |
||
|
|
||
8-9 |
作文训练1 |
记叙文:练习通过语言、行为等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
|
10-12 |
生命的赞歌 |
《屈原列传》 |
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 2.能够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养成独立整理文言实词的习惯。背诵名篇名段。 3.能够根据语境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通过有关问题的讨论,进一步提高鉴赏能力,培养探究意识。 |
13 |
《最后的常春藤叶》 |
||
14 |
《纪念刘和珍君》 |
||
15-16 |
作文训练2 |
记叙文:学习小小说的精巧构思,合理设计情节,写出文章的波澜。 |
|
17-18 |
观照女性命运 |
《古诗二首》 |
1.掌握不同文学体裁的特征以及它们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不同手法。 2.通过三篇文章中塑造的女性形象的把握,体会这些女性形象的典型社会意义。 |
19-20 |
《祝福》 |
||
21 |
《窦娥冤》 |
||
22-23 |
作文训练3 |
记叙文:继续学习在记叙中抒情议论,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从自己的观察和生活经历中提炼素材。 |
|
24-25 |
阶段性纸笔测试1 |
按照试题要求完成 |
|
26-27 |
文明的踪迹 |
《兰亭集序》 |
1.理解《兰亭集序》重要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并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把握文本的思想主旨,对文章的基本观点进行分析评价,有自己的见解。 |
28 |
《都江堰》 |
||
29 |
《古希腊的石头》 |
||
30-31 |
作文训练4 |
记叙文:能写出对生活真实独特的感悟。 |
|
32-33 |
阶段性纸笔测试2 |
按照试题要求完成 |
|
34-35 |
课程(全模块)纸笔测试 |
按照试题要求完成 |
【课程实施建议】
一、第一阶段给学生提供《课程纲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及要求。
二、表达与交流
1.口头表达,可通过课前3分钟演讲进行口头表达训练。参考主题如下:
(1)我身边的亲情故事。
(2)我的偶像。
(3)介绍一种我所了解的中国文化。
2.写作练习,可以分课上课下两步走。课堂以记叙文为主,课下随笔,可结合每个单元后面的写作平台限定范围。写作要注重方法的指导。通过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要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阅读鉴赏
1.培养学生阅读散文的兴趣和品位,拓宽课外阅读视野。建议使用好学生手里有的两种课外读本。指导学生养成点评的阅读习惯。
2.文言文学习过程中,创设条件在早读、课堂或其他自修时间增加诵读的频次,注重整理归纳,每篇均指定翻译段落并形成书面译稿。但要注意言文并重,既不能把优美生动的文言文当成纯粹的文言字词句学习,也不能为了突出对文本的理解鉴赏忽视了对文言知识的学习、梳理和积累。
四、习惯培养
1.结合初中的背诵内容,进行书写训练,能写工整、规范的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