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慧远大师圆寂纪念日】十七世纪京都狩野派鼻祖 狩野山乐真迹:虎溪三笑图屏风

(2015-09-18 05:51:47)
标签:

东京国立博物馆

虎溪三笑图屏风

狩野山乐

慧远大师圆寂

净土宗初祖

分类: 日本国宝、重要文化财

【慧远大师圆寂纪念日】十七世纪京都狩野派鼻祖 <wbr>狩野山乐真迹:虎溪三笑图屏风

 

十七世纪桃山时代  狩野山乐绘  六曲屏风

纸本金地着色  尺寸:148.5×303.0 cm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  隆日编译

农历八月初六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圆寂纪念日

       

虎溪:山涧名,在庐山东林寺前院墙外。相传东晋高僧慧远大师居东林寺修行,三十馀年间,不但不下山、入城,送客也从不越过虎溪,以溪为限,若过溪,寺后猛虎啸吼,因此得名为虎溪。一次慧远送别陶渊明、陆修静,因言谈融洽投机,不知不觉中越过了虎溪,寺后老虎大声吼叫起来,三人不觉抚掌大笑。原来,他们在不经意间,已破除了不过虎溪的执念,笑声传递了他们难以言喻的欣喜之情,自然也成了名垂千古的美声了。

 

此事后来成为佛教和文坛的千古佳话,虎溪亦因此更为著名。千百年来有关《虎溪三笑》图不计其数,诗人品咏作品则更多,吟咏不疲。李白、苏轼等都有题咏。随着净土宗在日本的普及,“虎溪三笑”也为日本文人所喜爱。在日本关于“虎溪三笑图”的绘画作品甚至比中国还要多,世界许多著名博物馆都有收藏,这里与您分享的是十七世纪桃山时代日本著名绘画大师--狩野山乐的六曲屏风画《虎溪三笑图》。

 

古树下、横铺的石板桥,远处的松林、山峦已将三人所处的环境交代的很清楚了,这里就是著名的庐山东林寺的虎溪了。石桥上,慧远大师(释)、陶渊明(儒)及陆修静(道)三人正欢悦的畅谈着什么,通过画面中三人欢笑的表情及双手交谈的动作,可以感受到此刻他们那种开怀畅谈的喜悦氛围,寓意着儒释道和谐相融的美好愿望。此图视野宽阔、景色优美、色彩靓丽,人物神态各异,生动传神。透过石桥、小溪、古树、山峦等景物,非常到位的描绘出了“虎溪三笑”的意境,是此类绘画中的优秀经典之作。

 

【慧远大师圆寂纪念日】十七世纪京都狩野派鼻祖 <wbr>狩野山乐真迹:虎溪三笑图屏风

【慧远大师圆寂纪念日】十七世纪京都狩野派鼻祖 <wbr>狩野山乐真迹:虎溪三笑图屏风

【慧远大师圆寂纪念日】十七世纪京都狩野派鼻祖 <wbr>狩野山乐真迹:虎溪三笑图屏风

【慧远大师圆寂纪念日】十七世纪京都狩野派鼻祖 <wbr>狩野山乐真迹:虎溪三笑图屏风

【慧远大师圆寂纪念日】十七世纪京都狩野派鼻祖 <wbr>狩野山乐真迹:虎溪三笑图屏风

【慧远大师圆寂纪念日】十七世纪京都狩野派鼻祖 <wbr>狩野山乐真迹:虎溪三笑图屏风


     【延伸阅读】摘自网络编辑

    “虎溪三笑”时的儒释道背景

    “虎溪三笑图”所描绘的故事成为佛教和文坛的千古佳话,后人对此事津津乐道,诗人吟咏不疲。李白、苏轼等都有题咏。然而从史实上考证,此事似不可能成立。慧远大师(334-416)公元416年圆寂之时,陆修静(406-477)才年仅十岁,陆修静来庐山时是公元461年,此时慧远和陶渊明均已去世几十年了,这美好的传说只不过想藉此表达儒释道三教合一,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而已。

       慧远大师生活的年代属于东晋时代(公元317年——公元420年),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人们饱受战乱之苦,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外加儒教衰落,思想空虚。以致人人厌苦、精神缺乏寄托。此时佛教所主张的“神不灭论”、“因果报应”及“六道轮回”的教义抚慰人心。佛教就藉由深邃的义理,逐渐在中国盛行。两晋时期儒教有些衰落,道教已成系统,佛教正在迅猛发展,儒道佛三教可谓地位相当,所以三教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也就进一步激化。

       在慧远大师圆寂三十年后,即公元446年出现了北魏太武帝灭佛事件,史称“太武法难”。这一事件的起因与道教有关,在笃信道教的宰相崔浩的引荐下,当时北朝道教的代表人物寇谦之献道书于太武帝,太武帝更亲至道场受,寇谦之后被任命为国师。太武帝信道后,寇谦之又进一步劝言灭佛,于是太武帝听从了崔浩的谗言,推行了苛虐的废佛政策:诛戮长安的沙门,焚毁天下一切经像,一时之间举国上下风声鹤唳。

      因果报应,丝毫不爽,法难后第二年,公元448年寇谦之病死。法难后第四年,即公元450年崔浩因撰《魏史》,书中蔑视胡族而遭腰斩,其族人被诛者百余人。法难后六年,太武帝驾崩,文成帝即位,下诏复兴佛教,佛教才又逐渐恢复发展。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虎溪三笑”儒释道和谐相处的美好传说,是符合当时人们的安定美好的和谐愿望,所以这个故事一出现即被人们传颂宣扬,为后人津津乐道,千年不衰。

 

狩野山乐简介

狩野派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宗族画派,也是日本绘画史上最大、实力最强劲的画派。活跃于室町时代中期(15世纪)~江户时代末期(19世纪),约400余年时间,主要服务于将军和武士阶层。

京都狩野派的鼻祖狩野山乐;山乐之父曾是浅井家的家臣,后来又侍奉于丰臣家族。由于这种关系,山乐在丰臣秀吉的推荐下成为了永德的弟子。丰臣家族灭亡之后,山乐被德川幕府流放,幸得书画僧人松花堂昭秉以及贵族朝臣九条家等人从中斡旋,才得以解脱。在狩野宗家移居江户后,他开创了狩野派的分支——京都狩野派,以京都为据地来组织狩野派在京畿之外的活动,并以京都狩野派鼻祖之称闻名于世。其代表作有《唐狮子图屏风》(京都•本法寺)。

 

【慧远大师圆寂纪念日】十七世纪京都狩野派鼻祖 <wbr>狩野山乐真迹:虎溪三笑图屏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