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释迦牟尼佛成道日石造释迦三尊像龛武媚娘女皇武则天奈良国立博物馆 |
分类: 释迦牟尼佛 |

(高清大图
8世纪
由无数菩提叶旋转排列而成巨大的华盖,象征释迦佛在菩提树下成道的场景。
盛唐时期,政通人和,佛法益兴,有不少阿育王时送来中国后久被湮没的佛陀舍利,再次重现天下。据史料记载,唐高宗仪凤二年(公元676年),在京兆西部,有座古石坊,有善察风水之人发现石坊下有异常之气涌动,掌管京兆的地方官对天子脚下的一土一石不敢妄作主张,就秉报上去。
高宗问:“这座石坊可有什么来历么?”
史官回答:“周秦之时这儿有座佛塔,屡显灵验,香火鼎盛,后经三国战火,毁于一旦,隋时这儿已辟为农贸市场,石坊乃前朝遗物矣。”
高宗说:“既然这样,那就掘开来看看吧。”
掘开之后,发现一只刻有梵文的石函,请懂梵文的人把它读出,那上面大概意思是说,这是阿育王为宏扬佛法而送往世界各地的佛陀舍利,它会为你们带来无量的福祉。打开石函,里面果然是光色灿烂、质地坚硬的舍利子,而且数量极多,有满满一盒子!将舍利子仔细数过,足足有一万粒!皇帝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瑞兆,十分高兴,下一道诏书,在石坊上建起一座光宅寺,亲自题了寺额,还派人将佛陀舍利分成二百多份,每份四十九粒,分送给京都及各州的大寺院。
武则天当上皇帝后,又扩建了光宅寺,并在寺前建了七宝台,在寺旁挖了池溏,以作放生之地。挖池时掘出一块古石,上书:“百年为市,而后为池。”有个曾官至监察御史的出家人,法号法成,在放生池边盖了座佛屋经楼,就住在里面,常为民众讲说佛法,武则天对他也十分尊敬。
慧安和尚,是隋唐时的一个名僧,本姓卫,荆州(在今湖北省)枝江人。隋文帝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朝廷下令查验登记天下的僧尼,当户籍官问到慧安时,他指指自己的光头说:“我无名。”问:“你本来叫什么名字?”答:“本无名。”他怕户籍官再来纠缠,就躲到深山老林里去了。
大业年间(公元605-617年),隋炀帝强征数百万劳役,连年开凿大运河,因工程浩大,国力难支,弄得全国到处怨声载道、饿莩遍野。慧安和尚走出隐身之处,四处化缘以赈灾民,由于他名气大,已往达官贵人要见他一面也不容易,所以他出山后乞得钱粮不少,很多饥民都得到他的救济。隋炀帝也听说了慧安和尚的善举,请他入朝,他不愿与弑父为帝的杨广为伍,躲到太和山里去修行了。后来,又先后去衡山、终南山行“头陀行”。所谓头陀行,源自古印度,其要义是十二种条规,如要穿人所委弃的破布条缝纳为衣,每日只吃很少一点乞来的食物,常住冢间、树下、露天等远离人群的地方,等等,总之,是一种很严格的苦行修法。
到了唐朝,唐高宗李治(公元650-683年在位)景仰慧安的大名,下诏请他入宫,他仍不肯,连诏书也不接,又云游去了,最后跑到嵩山少林寺,打坐修持后,觉得这地方很好,对旁人说:“这是我以后的终老之地。”
武则天当皇帝时(公元690-704年在位),慧安和尚已一百多岁了,在武则天一再邀请下,兼之他觉得一度出家为尼的武则天有殊胜佛缘,这才答应下来,当了女皇的国师。有一回武则天问慧安:“您多大年纪了?”慧安回答:“不记得了。”武则天说:“一个人怎会不记得自己的年龄呢?”慧安说:“人之生死之身,就若循环一样,循环无始无终,又哪里要记住起始?何况人的心境,更象流水一样,无间无断,若见一水泡而起灭断之念,那只是妄想罢了。从人初有意识到最终涅盘,大诋也就是这样。你说说看,还有什么年啊月啊要记的么?”武则天听了这番话,感触很深,当即趴在地上叩三个头,表示对国师崇信之深。神龙二年(公元706年),武则天特赐给慧安国师一件紫色袈裟,次年,又赐一件精制的摩衲。此时,慧安国师已一百二十六岁高龄,他不顾武则天再三挽留,回嵩山少林寺去了。
唐中宗景龙三年(公元709年)三月三日,慧安和尚对门徒说:“等我死后,你们把我的尸体扔到林子里去,让野火把他烧了。”说完这话,他象平时一样打坐入定,五天五夜,不吃不喝。曾有客人来访,在他耳边说话,他毫不理会。五天后,偃身而寂,享寿一百二十八岁。
门徒根据他的嘱咐,把他尸体抬到野外林中的一块空地上,铺上一些树枝干草,还没点火,野火就自动燃了起来。骨灰中共拣得舍利子八十颗,其中五颗紫色,极为罕有,被中宗皇帝要去,供养在宫中。过了几年,李隆基当皇帝了,少林寺专门为慧安和尚建了个塔,安放他的舍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