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哈佛大学赛克勒博物馆收藏 元代彩绘陶器:持拂尘罗汉像 赏析

(2014-10-15 05:59:05)
标签:

哈佛大学赛克勒博物馆

元代彩绘陶器佛像

元代持拂尘坐罗汉

毗奈耶杂事

拂尘

分类: 佛教造像艺术

美国哈佛大学赛克勒博物馆收藏 <wbr>元代彩绘陶器:持拂尘罗汉像 <wbr>赏析

 

十三世纪  陶器彩绘  规格:44 x 33 x 28.2 cm

美国哈佛大学赛克勒博物馆收藏

(Arthur M. Sackler Museum)  隆日编译

 

 这是一尊非常有个性的持拂尘罗汉坐像,他眉头紧锁,双唇紧闭,嘴角下瘪,面部表情怪异。

身着汉式僧衣,双手持佛尘,双腿呈金刚跏趺座。表面有彩绘痕迹,可以想象出当年新品时的精美。

    拂尘,又称尘拂、拂子、尘尾,是一种于手柄前端附上兽毛(如马尾、麈尾)或丝状麻布的工具或器物,一般用作扫除尘迹或驱赶蚊蝇之用。在道教文化中,拂尘是道士常用的器物,一些武术流派更视拂尘为一种武器。拂尘也是汉传佛教法器,象征扫去烦恼。戒律中允许比丘执持拂尘,以拂除蚊虫的侵扰,然禁止使用如"白拂"等,以较为华美贵重之物所成的拂子。经典中屡有菩萨或长者手执白拂的记载,如佛陀上忉利天为母说法归来时,梵天尝执白拂,侍佛之右。禅宗则以拂子作为庄严具,住持或代理者手执拂子上堂为大众说法,即所谓"秉拂",因此,拂尘是说法的表征。

 


美国哈佛大学赛克勒博物馆收藏 <wbr>元代彩绘陶器:持拂尘罗汉像 <wbr>赏析


美国哈佛大学赛克勒博物馆收藏 <wbr>元代彩绘陶器:持拂尘罗汉像 <wbr>赏析


美国哈佛大学赛克勒博物馆收藏 <wbr>元代彩绘陶器:持拂尘罗汉像 <wbr>赏析

 

   【关于僧团中使用拂子的由来】

    关于僧团中使用拂子的由来,在《毗奈耶杂事》中说:“佛在广严城猕猴高阁堂中,时诸苾刍为蚊虫所食,身体患痒,抓搔不息。俗人见已,问言:‘圣者!何故如是?’以事具答,彼言:‘圣者!何故不持拂蚊子物?’答言:‘世尊不许。’以缘白佛,佛言:‘我今听诸苾刍畜拂蚊子物。’”这是说由于比兵坐禅时,被蚊虫叮咬,搔痒不止,因此世尊才准允许比丘持拂子驱蚊虫。

 

    佛陀允许之后,众中有人便以众宝作柄,以珍贵的牦牛尾为其拂。俗家的人看见了,就讥诮的说:“圣者!您虽剃发,而贪染却未除。”而去禀告佛陀。因此佛陀才制定做拂子的材质:“有五种袪蚊子物:一者捻羊毛作;二用麻作;三细裂布;四用故破物;五用树枝梢。若用宝物,得恶作罪。”

 

    这是说拂子的材料限于五种,即羊毛、麻、细裂布、已破旧之物、树枝树梢,而不许用珍贵的牦牛尾及其他宝物。这是因为当时白牦牛尾所制之拂子,系最贵重者,与白马尾拂同称为白拂。当时佛陀升忉利天为母说法归来时,梵天即执白指侍于佛侧。

 

    自唐代以降(降:通来),禅门盛持拂子,或以之为庄严具;住持或代理住持者上堂时,持之为大众说法,此称“秉拂”。又执行秉拂之职务的前堂首座等五头首,称秉拂五头首;秉拂子之侍者,称秉拂侍者。或有得道者,其师则授予拂子。日本镰仓时代以来,禅林亦用此拂子,后来除了真言宗之外,其他诸宗于法会、灌顶葬仪时,皆视之为一种庄严具,为导师所使用。

 

    此外,密教于灌顶时,通常以拂子轻拂受灌顶者之身,作为去烦恼、除恶障的表征,故拂子亦是密教法具之一。禅林中,拂子成为最常使用的教学道具注意,故因此而参悟的因缘极多。

 

 

美国哈佛大学赛克勒博物馆收藏 <wbr>元代彩绘陶器:持拂尘罗汉像 <wbr>赏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