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第2号窟壁画
德国吐鲁番探险队第二次考察新疆吐鲁番时获取
此壁画描绘的是释迦佛前世的故事,从画面看一身武将的盔甲装饰,威武庄严,
双掌当胸合十,当世的佛陀在为他剃度中。侧面有持莲花随喜赞叹供养的诸菩萨比丘像。
德国人千辛万苦从5000多公里外的新疆运回柏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些珍贵的壁画被炸毁,这里看到的是勒柯克于1913年出版的资料中的插图,这也是唯一留存的资料。
勒柯克在一篇日记中写到:“一切对我们来讲,要么是在经历了如此的努力幸运到达,却由于战争或不幸而失去,要么最终以快乐、满足和被别人尊重而结束”。但残酷的战争应验了勒柯克的第一种假设。1945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盟军反击德国,苏联的轰炸机群飞抵柏林上空。被固定在柏林印度民俗博物馆展厅墙壁上的吐鲁番巨幅壁画因为来不及拆下,只能任凭战火摧残。现在人们能看到的只有1913年出版的柯克收藏画像全集。从这几些图片中,能看到栩栩如生的佛教人物图像。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始凿于南北朝后期,经历了唐、五代、宋、元长达7个世纪的漫长岁月,一直是高昌地区的佛教中心。回鹘高昌是石窟群最繁华的时期,这里曾经是高昌王的王家寺院。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维吾尔语的意思是“山腰”,突厥语的意思是“装饰绘画”。这里保存最好的是33号洞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