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清大图【山越阿弥陀图】详解:十三世纪 镰仓时代精美佛画

(2013-12-04 07:15:11)
标签:

山越阿弥陀佛图

日本国宝

镰仓时代佛画

阿弥陀佛接引图

京都国立博物馆

分类: 阿弥陀佛

高清大图【山越阿弥陀图】详解:十三世纪 <wbr>镰仓时代精美佛画

(此文图片均为高清晰大图,可点击放大仔细观赏)

 

十三世纪镰仓时代国宝  纵120.6厘米 横80.3厘米

京都国立博物馆收藏  A甲282  文/ 隆日编译

 

    本图描绘即将临终的信徒面前,阿弥陀佛与众菩萨从西方极乐世界前来迎接信徒往生的场景。这种主题的佛画被称为“来迎图”。一般的来迎图描绘的都是阿弥陀佛与众菩萨乘云飞降,然而本图描绘的是阿弥陀佛与众菩萨从山的另一侧露出上半身,因此,这类作品又被称为“山越阿弥陀图”。

 

    此画构思奇特,技法娴熟,线条潇洒自如,色彩艳丽,人物形象生动,主次分明,层次井然。人物形象均以金泥为基调,山谷及背景为暗色调,从强烈的对比中取得调和,色彩丰富而和谐。虽已经历了七百多个春夏秋冬,但色彩依旧鲜艳富丽堂皇,光彩夺目。此画在日本极受重视,被评为日本国宝。

 

    阿弥陀佛顶戴头光,双耳垂肩,面相慈悲庄严,细眉长目,双目微垂。身穿金色佛衣,双手结下品上生印,在山谷间显现巨大的身姿,如来侧向画面右侧,以示阿弥陀佛来自西方极乐净土,面向东方,前来接引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阿弥陀佛左右二侧有观音菩萨和势至菩萨等诸大菩萨相随。

    阿弥陀佛左侧,位于前方头戴金色宝冠,双手捧着莲台的是西方三圣之一的观世音菩萨,身后是显比丘相的地藏菩萨;右侧是头戴金色宝冠,双手持招引幡的菩萨。幡在接引中具有引导亡者灵魂的作用。

    阿弥陀佛右侧是西方三圣之一的势至菩萨;势至菩萨头戴金色宝冠,双手当胸合掌而立。 势至菩萨身后有二位演奏乐器的菩萨;在阿弥陀佛来接引众生时,美妙的天乐梵音是必不可少的。

 

 

 高清大图【山越阿弥陀图】详解:十三世纪 <wbr>镰仓时代精美佛画

 

阿弥陀佛顶戴头光,双耳垂肩,面相慈悲庄严,细眉长目,双目微垂。

身穿金色佛衣,双手结下品上生印,从山谷间呈现巨大的身姿,来接引众生。



高清大图【山越阿弥陀图】详解:十三世纪 <wbr>镰仓时代精美佛画

 

    在阿弥陀佛左侧,有三大菩萨相随。位于前方头戴金色宝冠,双手捧着莲台的是西方三圣之一的观世音菩萨。观音菩萨身后是显比丘相的地藏菩萨,左手当胸托宝珠,右手持锡杖而立。右侧是头戴金色宝冠,双手持招引幡的菩萨。

 


高清大图【山越阿弥陀图】详解:十三世纪 <wbr>镰仓时代精美佛画


阿弥陀佛左侧是西方三圣之一的观世音菩萨;头戴金色宝冠,无价璎珞宝珠庄严全身。

双手捧着莲台。莲台是为了拯救往生者的灵魂并引导其通往极乐世界的法器。

 


高清大图【山越阿弥陀图】详解:十三世纪 <wbr>镰仓时代精美佛画

阿弥陀佛右侧是西方三圣之一的势至菩萨;

势至菩萨头戴金色宝冠,无价璎珞宝珠庄严全身,双手合掌而立。

 


高清大图【山越阿弥陀图】详解:十三世纪 <wbr>镰仓时代精美佛画

 

观音菩萨身后是显比丘相的地藏菩萨;地藏菩萨左手当胸托宝珠,右手持锡杖。

地藏菩萨的任务是拯救那些堕入地狱等“三恶道”的众生。



高清大图【山越阿弥陀图】详解:十三世纪 <wbr>镰仓时代精美佛画

 

    阿弥陀佛右侧三菩萨中,靠近阿弥陀佛的是西方三圣之一的势至菩萨;大势至菩萨头戴金色宝冠,双手合掌而立。势至菩萨身后是二尊演奏音乐的菩萨们;菩萨们头戴金色宝冠,身披金色天衣,无价珠宝璎珞庄严全身。各持乐器,专注在演奏中。 

 

高清大图【山越阿弥陀图】详解:十三世纪 <wbr>镰仓时代精美佛画

 

势至菩萨身后是二尊演奏音乐的菩萨们;菩萨们头戴金色宝冠,身披金色天衣,

无价珠宝璎珞庄严全身。各持乐器,专注在演奏中。在接引众生时,美妙的梵音是必不可少的。



高清大图【山越阿弥陀图】详解:十三世纪 <wbr>镰仓时代精美佛画


   【东京国立博物馆的注释】

    本图描绘即将临终的信徒面前,阿弥陀佛与众菩萨从西方极乐世界前来迎接信徒往生的场景。这种主题的佛画被称为“来迎图”。一般的来迎图描绘的都是阿弥陀佛与众菩萨乘云飞降,然而本图描绘的是阿弥陀佛与众菩萨从山的另一侧露出上半身,因此,这类作品又被称为“山越阿弥陀图”。

 

    除了作僧人形象的地藏菩萨以外,其余的佛菩萨的身躯均涂以金泥,衣袍则以金泥为底,且整体为“截金”纹饰(截金是指将金箔细切用来装饰的技法)所覆盖。这种全身呈金色的表现方式称为“皆金色”,是鎌仓时代佛画具有代表性的佛像表现手法。前方的山运用平稳的“大和绘”表现手法(到鎌仓时代为止,采中国式题材的绘画称唐绘,采日本题材者则称大和绘),柔和的雾气及树木的描绘并没有特别形式化。从风格来看,本图的制作年代应不晚于十三世纪后半。

 

   “山越阿弥陀佛图”之类的作品都是在鎌仓时代以后所制作,代表性的例子有京都的禅林寺本和金戒光明寺本。这些作品中的阿弥陀佛均朝向正面,而本图的阿弥陀佛稍呈斜向,可能是以朝正面的山越阿弥陀佛为基础加以变化而来。在金戒光明寺本之中,阿弥陀佛的指尖残留有五色线,由此可知当时是用于临终的仪式,本图很有可能也是用于同样的目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