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达摩祖师圣诞菩提达摩北京故宫博物院福建德化瓷何朝宗德化瓷达摩渡江立像 |
分类: 佛教造像艺术 |
明代 德化窑白釉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恭祝达摩祖师圣诞
像背后刻“何朝宗制”四字阴纹印。
足踏波涛
迦叶尊者承接佛祖传授,创立禅宗后,又传于阿难尊者为第二代祖师。经千年历代相传,到了第二十八代菩提达摩大师。时当中国南北朝时代,印度佛教已处于衰微不景气时期。达摩大师慧眼观望,认为东土震旦(中国)有大乘气象,所以便携佛祖心印渡海东来,于梁普通元年(公元520年)到达广州,当时广州刺史表闻上奏梁武帝。武帝遣使迎至金陵,达摩大师向梁武帝宣扬禅宗心法,但梁武帝却醉心于广造寺庙,大做佛事,而不重修持德行,领悟佛理,豁达心性,与禅宗主张大相径庭。话不投机半句多,于是达摩大师便肩负传佛心印,宣扬正信佛教心法的使命,渡江北去,直到嵩山少林寺住下来,面壁而坐,终日默然达九年之久,其用心人莫之测。
达摩大师在嵩山少林寺经年面壁,有人问他,你为什么到中国来?达摩回答说:我来找一个“不受人欺”的人。意思是要找一个能通晓禅理而坚信不移的人作为传人,让禅宗在中国发扬光大。而这时在洛阳恰恰有一翩翩少年名叫姬光,博览群藉,尤善谈老庄。但他在精研诸子百家的学说之后,却每自慨叹:孔子、孟子的教化,只是关于建立人文礼教与世风学术的规范,《庄子》、《易经》等书,虽然高深玄奥,但仍然未能穷尽宇宙的妙理。于是他便放弃研究世间的学问,出家为僧,更名神光。从此一心向佛,精研大乘和小乘的佛学教义。到了三十三岁时,在香山静坐八年,冥思苦想,后慕达摩大师之名,便到少林寺参见达摩大师。尽管神光百般求教,达摩却始终面壁不语,直到寒冬大雪,神光彻夜侍立于大雪之中,积雪已然过膝,达摩才向他:你彻夜立于雪中,要求什么?神光痛哭流涕,极为虔诚地说:惟愿大师慈悲,开示象甘露一样的法门,藉以广度众生。但达摩大师却以训斥的口吻说:诸佛无上的妙道,要经历无数劫的精勤修持,经过数不清的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段炼,才能悟到,那能就凭你这样的小德行,小智慧,以轻忽娇慢的心情,就想求得真正的道果,你是白费心机!神光听了这番训斥,当下取出锋利的戒刀,自己砍断了左臂,送到大师面前,以表达自己求道的恳切心情和坚定决心。这样,达摩大师才认可他可以担当大任,为他更名为慧可,教给他修持的方法,并吩咐他要以楞伽经来印证自己修悟的工夫与见地。这就是中国佛教史上所说的“达摩大师在中国初传禅宗,传授二祖神光”的故事。此故事说明:禅宗初祖达摩和二祖神光均出于少林,中国禅宗的产生及最初传承都发生在少林寺。
此后,自南北朝到隋唐百余年间,经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传到五祖弘忍大师,禅宗在湖北黄梅东山寺大为发扬光大,弟子达数千之多。后五祖又将心法与衣钵亲传六祖慧能,慧能大师在民间匿居精研15年后,才到广州法性寺大弘禅道,使得禅宗在中国南方大大兴盛起来,复又影响中原乃至全国,并溶入中国文化,与儒、道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