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纸本水墨 规格:47
× 59.7 cm
日本出光美术馆(idemitsu)收藏
文/隆日编译
柔弱的柳枝在狂风中飞舞,粗大的树干不堪忍受,即将折断。二个浓黑粗重的大字“堪忍”让人感受到了娑婆世界的悲苦与无奈。画面粗狂简约,极具动感,寥寥数笔就把我们带入一个寒风肆虐的场景中,分明能感受到那狂风的呼啸声。在狂风的呼啸中,纤细的柳丝避让着强大的风流,随风起舞,自由自在,很是洒脱。柳枝的姿态似在告诉人们如何在这充满苦难的堪忍世界中......





仙崖义梵,(1750年-1837年),是日本江戸时代后期临済宗妙心寺派的禅僧。是江户时代的名僧,擅长水墨书画,日本江户时代的著名画家、书法家。
他11岁成为临济禅僧人。师从空印元虚、月船禅慧和尚。他的绘画与书法作品题材多样,从佛教肖像到风景、植物、动物。这些作品笔触敏锐、自然,有强烈幽默感。他的作品喜欢以圆、三角、正方为题创作。他以87岁的高寿,以及他的幽默,使他成为最具魅力的日本和尚。
【延伸阅读】摘自网络整理
堪忍(kān
rěn):忍受、忍耐。
堪忍地,菩萨十地中初地之别名。《玄义》卷四上曰:“上持佛法,下荷众生,名堪忍地。”
娑婆(suōpó)世界里教主是释迦牟尼佛。“娑婆”是梵文的音译,意思是“堪忍”、“能忍”。娑婆世界就是堪忍世界,这行教化的世界,其实就是人间的现实世界。堪忍世界的释迦牟尼是现实世界的佛祖,在充满不堪忍受的灾难、众生罪孽深重的这个世界里。“堪忍”悲苦,任劳任怨进行教化,表现了无畏和慈怀。
佛经说:我们此世界叫做娑婆世界。娑婆译为‘堪忍'就是说此世界的人堪忍受种种的痛苦的意思,堪忍受什么痛苦呢?台风地震啦,天灾地变啦,气候有春夏秋冬、寒冷啦、炎热啦——种种的痛苦。人的身体有生老病死啦,精神有喜怒哀乐啦,爱别离啦,怨憎会啦,求不得啦种种的痛苦都堪得忍受叫娑婆世界。若不能忍受呢?即自我毁灭(自杀),怨天尤人或杀盗淫妄,造诸恶业来逃避痛苦,反而苦上加苦。
忍辱是大小乘佛教共同主张的修持内容。虽然不同的经典对忍辱的表述不尽相同,但作为一个佛教徒必须具备忍辱的思想品质是不容置疑的。在大小乘的圣典中,除了有关于忍辱的理论阐述之外,还记载了很多大菩萨、大阿罗汉及诸天修忍辱行的本生故事,在南传大藏经《小部尼伽耶》中被集中编纂在一起。这里不再赘述。
《大智度论》的忍辱思想
《大智度论》把菩萨的忍辱分为两类。一类叫做生忍,一类叫做法忍。
所谓生忍,是指菩萨对一切众生堪忍。众生是无量无边的,这无量无边的众生有的对我们怀有好感,有的则对我们不怀好意。菩萨对这两类众生平等对待,既不亲厚怀有好感的众生,也不瞋恶不怀好意的众生,因此叫做生忍。如《大智度论》卷十四云:云何名为生忍?答曰:有两种众生来向菩萨,一者恭敬供养,二者瞋骂打害。尔时菩萨其心能忍,不爱敬养众生,不瞋加恶众生,是名生忍。
所谓法忍,是指菩萨对一切诸法堪忍。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大而言之,有世间法、出世间法;有为法、无为法;有漏法、无漏法;善法、恶法、无记法。小而言之,有蕴、处、界等五位百法无量无边。如是等一切诸法,菩萨都能够用般若智观察它的实相是空,并能够安住在这种空相当中,起种种妙用,所以叫做法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