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柏孜克里克千佛洞-10世纪壁画:佛说法图(局部)

10-11世纪壁画
规格:38.0 x 44.5 cm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
由日本僧人组成的大谷光瑞探险队,前往吐峪沟。1903年橘瑞超与野村荣三郎首次在此发掘,所获不多。1908年他们再次重返,雇用当地民工,进行了大规模搜寻与发掘,结果获得大批珍贵文物。这幅精美的壁画就是当时所切割下来带回国内的。

伯孜克里克石窟开凿于公元4世纪,兴盛了840年,有洞窟83个。在1904年至1913年间,伯孜克里克90%的壁画被英国、德国、俄罗斯和日本4个探险队切割下来,分批运出国去,现收藏于德国柏林印度艺术博物馆、俄国圣彼得堡艾米塔什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印度国立博物馆、韩国国立博物馆。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经历了形成——繁荣——衰落的过程。第17、18两窟,为公元6一7世纪南北朝后期开凿的。第16号窟凿于中唐。第20号窟壁画,绘制有回鹘高昌王和王后的图象。第33窟后壁,有一幅表现佛涅盘后众弟子默立举哀的致意图。第38窟,是反映古代摩尼教生活情景的洞窟。第51号窟,建于回鹘高昌时期。第69窟,是第20号窟的窟中之窟。第82、83号窟,是公元10--11世纪高昌回鹘王国强大时期,专为佛寺高僧修建的小型纪念窟。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始凿南北朝后期,经历了唐、五代、宋、元长达7个世纪的漫长岁月,这里一直是高昌地区的佛教中心。回鹘高昌是石窟群最繁华的时期。公元13世纪末,高昌王室东迁甘肃永昌,加之伊斯兰教传入吐鲁番后,教渐衰,柏孜克里克千佛洞随之衰落,在异教冲突中遭到毁坏,壁画人物的眼睛全部被挖掉。加上,本世纪初,屡遭俄、德、英、日等列强的盗劫破坏,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更是雪上加霜,面目全非。虽遭严重破坏,但劫余的佛座华丽精致,残余的壁画内容丰富,颜色鲜艳夺目.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仍不失为一座规模宏大的文化艺术宝库.
【更多大谷探险队中亚遗物】
大谷探险队中亚收集品-新疆柏孜克里克石窟出土-8世纪-持幢菩萨立像壁画:东京国立博物馆
大谷探險隊敦煌遗书】敦煌写卷-妙法莲华经卷第六(局部):日本龙谷大学大宫图书馆藏
【日本收集的敦煌遗珍】龙谷大学大宫图书馆藏敦煌写卷-佛说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局部)
大谷探险队中国西域收集品-敦煌写卷-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日本龙谷大学大宫图书馆藏
新疆柏孜克里克千佛洞-8世纪壁画二菩萨像: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大谷探险队遗物
大谷探险队中亚所获遗物-新疆和田地区出土-莲华化生像: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