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慧日佛艺
慧日佛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1,476
  • 关注人气:3,73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疆丹丹乌里克遗址壁画】-坐佛像:大英博物馆藏斯坦因中亚考古探险收集品

(2013-06-11 09:49:11)
标签:

丹丹乌里克遗址壁画

大英博物馆藏中亚壁画

于阗绘画

海外馆藏中亚遗址壁画

斯坦因中亚考古探险品

分类: 敦煌艺术

The British Museum

【新疆丹丹乌里克遗址壁画】-坐佛像:大英博物馆藏斯坦因中亚考古探险收集品

 

 【新疆丹丹乌里克遗址壁画】-坐佛像:大英博物馆藏斯坦因中亚考古探险收集品

 

Height: 39 cm   Width: 46 cm   Depth: 5 cm

壁画材料:灰泥混合稻草  8-10世纪  此壁画具体年份不详

 

壁画的基本材料是灰泥混合草和稻草;将这些混合草泥涂抹在墙壁上,

表面用更细微材料涂抹均匀后,在上面涂以染料绘画。

英国人斯坦因于1900年至1901年共11个月的第一次中亚考察时

从中国新疆丹丹乌里克遗址切割搬运回国。

 

【新疆丹丹乌里克遗址壁画】-坐佛像:大英博物馆藏斯坦因中亚考古探险收集品

【新疆丹丹乌里克遗址壁画】-坐佛像:大英博物馆藏斯坦因中亚考古探险收集品

【新疆丹丹乌里克遗址壁画】-坐佛像:大英博物馆藏斯坦因中亚考古探险收集品

 斯坦因挖掘清理新疆丹丹乌里克遗址现场

 

 

   丹丹乌里克遗址

    丹丹乌里克遗址位于策勒县达玛沟乡北90 公里,系唐代遗址。 

 

    沙漠古城丹丹乌里克之谜

    沿着玉龙喀什河行进,在和田东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有一座废弃于唐代的重要佛教遗址梁榭城,后来的名字叫丹丹乌里克。20世纪初,经英国考古探险家斯坦因向外界披露后,这个遗址立刻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瞩目但奇怪的是,自斯坦因在丹丹乌里克考察之后,这个遗址就突然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无论是“寻宝人”还是后来的专业考察人员,就再也没有找到这个遗址。直到20世纪末叶,新疆的文物考古工作者才宣布,他们在策勒县北部约九十公里的沙漠中,再度发现了隐匿近百年的丹丹乌里克遗址,引起了世人的巨大兴趣。

 

    斯坦因考察和发掘丹丹乌里克遗址的时间,是1900年 12月。为了顺利到达新疆考察,他向印度当局呈交的申请书非常具有说服力。他写道:“众所周知,现今和田曾经是古代佛教文化中心。很显然,这种文化发源于印度,并且有明显的印度特色。”他列举了当地找宝人发现的许多古代文书、钱币、雕刻、绘画等文物后,接着写道,“如果对这些古遗址进行系统的发掘,将会得到对于印度古代文化研究极为重要的发现。”

 

   发现浮雕人像

    丹丹乌里克遗址散落在低,一群群古老的建筑物在沙漠中半露半掩着,残垣断壁四处可见,就是被沙丘埋没的废墟,仍可从立在沙埋层面上的一排排木桩或房屋框架上分辨出来。

 

    斯坦因一行不仅发现了许多浮雕人像,还发现画在墙壁上的比真人还要大的佛和菩萨像。最使他激动的是陆续发现了一些各种文字的文书,进而在一所建筑物中发现了佛教寺院的藏书室,这更使他喜出望外。

 

    手抄本文书

    斯坦因获得的大量手抄本文书中,有波罗谜文的,也有不少是汉文的。汉文文书有一张是状告某人借驴不还的内容,上面注明的日期是大历十六年即唐德宗建中二年(782),文末标出写状人的地点是“桀谢”,这可能是丹丹乌里克当时的名称,也可能是城中某个更小的居民区的名称。除了“桀谢”,汉文文书还涉及到一个名为“护国寺的佛寺。此外,斯坦因又发现了一只来自中原的彩绘漆木碗。从上述这些遗存,斯坦因推断“寺院组织中的最高佛僧首领是汉人,而皈依者显然都是当地人”。同时,从一些破碎的纸片上还可以看到公元8世纪时这里佛教仍很繁盛于是斯坦因又得出如下合乎情理的结论:“这些琐碎内容的汉文文书散落下来不久,沙漠便吞没了这些小屋子。小纸片不可能抵挡住年复一年的春秋季节风沙对这个地区的冲刷。”

 

    接着斯坦因又发现了古梵文和突厥文的文书,还有一些精美的佛教壁画。这大大增强了他的兴趣和信心。这些重要的发现,伴着沙漠上灿烂的阳光,驱散了夜晚的严寒使斯坦因在这里度过了圣诞节。他写道:“在那辽阔无垠的平原里,我仿佛是在注视着地底下一个巨大的城市的万家灯火,这难道会是没有生命又没有人类存在的可怕的沙漠吗?我知道,我以后将永远也不能再看到这壮丽迷人的景色了。”

 

    唐代木板画和壁画

    斯坦因在获得了大量浮雕、文书之后,没有想到发生了更使他惊喜的事情:他发现了几幅价值连城的唐代木板画和壁画。这几幅画就是后来轰动世界美术界并在解释上引起争论的《鼠神图》、《传丝公主》、《波斯菩萨》和《龙女图》。颇为神奇的是,除了《波斯菩萨》之外,其他三幅图的内容完全与玄奘法师《大唐西域记》的记载符合。但在绘画风格上,基本上属于在印度流行的希腊美术风格。斯坦因认为,这些图画出现的时间虽然比印度犍陀罗艺术晚了好几个世纪,“但是希腊风格仍然反映得甚为清楚。” 丹丹乌里克的绘画作品,是大约一千三百年前的产物。当时于阗画家尉迟乙僧早巳饮誉中原画坛。意大利学者马里奥·布萨格里在其《中亚绘画》一书中论述于阗画派时说:“……惟一能够夸耀并为中国艺术家和评论家欣赏的伟大作品的画派是于阗画派。遗憾的是只有为数不多的幸存绘画证明这些作品在类型、源头、时代和主题上是异质的,于阗画派证明它已吸收了印度、萨珊波斯、中国、粟特甚至还可能有花剌子模的影响。”他还认为,丹丹乌里克等处遗址的于阗绘画、雕塑中的人物、图案等,是从犍陀罗之源衍变而来的,但并不否认这些艺术晶是经于阗艺术家“使用真正的创造力重新做成的”。丹丹乌里克《伊朗菩萨》体形被特意拉长的处理正是于阗绘画与外来画风巧妙结合的实证。在《传处公主》木板画上,中原艺术的影响显而易见。《龙女图》则更是中、西文化交汇融合的一幅杰作,在所有绘画中显得卓而不凡。中国线描技法和西方凹凸法融为一体的画法,在这幅作品中得到精妙的体现。据记载,开封大相国寺碑称该寺有“十绝”,其第八绝即唐明皇敕车道政依于阗国传样画的北方毗沙门天王,说明于阗画样传人中原地区,成为中原画家临摹的范本。印度学者普里说,于阗绘画“因不失其本源的生命力和同化力而著名”。

 

    于阗绘画在早期受到犍陀罗艺术影响是很大的,但到 !世纪左右,丹丹乌里克绘画乃至整个于阗绘画,中国中原汉文化的成分明显加重了,这也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因为在唐代,中原与于阗的关系更加密切,交流日益扩大。隋唐时代,于阗的绘画艺术达到高度发展时期,其标志是集多种外来艺术形式于一身,使于阗画派以中西合璧、兼收并蓄的风格而著称于世,丹丹乌里克的绘画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