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在现有条件下,我们无法杜绝弃婴。承认基本现实,才能在现实的基础上搞好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
杭州市儿童福利院、天目山路上的大门西侧,去年增设了“婴儿安全岛”,如今升级为“困境儿童阳光驿站”。这也是一种“转型升级”,一方面它没有放弃对弃婴的收留,另一方面它增加了新功能:力所能及地帮助、教育弃婴家长,让政府、社会、家长一起来共同应对“困境儿童”的问题。
困境儿童,大多是先天残障或贫病交加的儿童。纯粹让一个家庭来负担,确实困难很大;简单地抛给社会、抛给政府,又是典型的不负责任。在现有条件下,我们无法杜绝弃婴,这跟无法杜绝赌博是一个道理。承认基本现实,才能在现实的基础上搞好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
当初按照全国统一试点的步骤,多地设立了“婴儿安全岛”。“婴儿安全岛”是从现实出发、实事求是的设计,它是人性化的、有情怀的。这在北方,尤其可以避免冬天夜间弃婴被冻亡的情况。此举当时也引起了诸多“卫道士”的质疑,一时甚嚣尘上,认为这是鼓励违法的弃婴行为。这恰好应验了先哲说过的话:“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真理因为像黄金一样重,总是沉于河底而很难被人发现;相反地,那些牛粪一样轻的谬误,倒漂浮在上面到处泛滥。”
我一直是“婴儿安全岛”建设的坚定支持者。这是“两利相权取其重”。即使某地试行了“婴儿安全岛”,一时间送来的弃婴不少,那也并不可怕。我坚定地相信人性:父母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轻易地抛弃自己的孩子的。万般无奈,将难以抚养的残障孩子抛给社会,这样的家长终究是“小群体”。在任何发达的文明国家,对残障群体的关爱、养育,从来就不仅仅是家庭的责任,政府和社会都需要分担这不幸家庭的重荷。当我们的制度安排一时难以照顾到有残障孩子的家庭,那么就要理解和体谅这些家长的为难和困境。
现在,杭州把“婴儿安全岛”升级为“困境儿童阳光驿站”,增加了劝导、劝服功能,这是努力让政府、社会、家庭形成合力之举。在这里,要宣传法律、政策、规定;在这里,要指明困境儿童免费康复训练的方向和路径;在这里,要提供充分的资讯:婴儿什么毛病,哪家医院可以救治;生活补助方面,哪些政策可以扶持……在“弃与不弃”之间,有时候只要增添这么一点“正能量”,家长心中的天平就将倾向于担负起责任;具体问题帮助解决了,婴儿也就不会被遗弃了。
而在丽水市和衢州市开化县,则在探索试点“添翼计划”:把困境儿童接到福利院来,接受3个月时间的专业护理、康复和照顾;妈妈可以跟着孩子一起去福利院生活、学习,努力成为一名护理员……这是兼具“养、康、教”的一种好方式。面对困境儿童,不是家长和政府“背靠背”,而是两者“面对面”,齐心协力、形成合力,去共同解决难题。
所以,我打心底里支持这“阳光驿站”和“添翼计划”的制度构想。由此可以找到政府、社会、家庭共同负责的最大公约数、最佳平衡点。政府主持、家庭支持、社会扶持,困境儿童一定能够摆脱困境,迎来美好而灿烂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