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向地下要空间” 是个好方向

(2015-07-20 14:58:55)
标签:

杂谈

     本报评论员 郑莉娜

 

5条地铁线、钱江世纪城的地下综合体、环城北路-天目山路地下隧道……杭州将打造一座“地下之城”,未来人们在这里坐地铁、购物、娱乐。这是近期刚刚完成编制并通过市政府批复的《杭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2012-2020)》给我们绘制的蓝图。

 

在城市交通日渐拥堵、地面空间日渐逼仄、土地资源日渐匮乏的现代都市里,人们开始“向地下要空间”,通过空间形态竖向优化来克服“城市病”。可以预见,城市的地下空间如同一座“宝库”,谁掌握了宝库的钥匙,谁就能开启城市的未来。

 

规划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第一步。地下空间开发不应该是孤立分散,而应该和地上空间保持关联度。我国已成为世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大国,但大多数城市在之前的城市规划编制中,并未包括地下空间内容,使得地上地下空间存在关联度不够。很多地下空间与地面的广场、绿地、商业、餐饮设施之间缺乏直接的交通、功能、景观联系。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杭州编制的规划中,计划在六大核心区块打造地下综合体,包括下沙、之江新城、运河新城、城北新城、临平新城和铁路南站枢纽地区等,这种多层次、立体化的格局,无疑将发挥地上空间和地下空间协同,形成交通和空间的动态立体关系,提高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整体效率和综合效益。通俗一点说,这些综合体将实现交通疏散、人流引导以及商业集聚等功能。

 

城市规划由物质空间而始,最终是服务于人的。地下空间开发还要体现以“人”为本,切忌功利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都是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甚至说更多的是在考虑社会效益。与日本、加拿大、美国和中国香港、台湾等一些发达国家、地区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相比照,我们的差距并不在于技术,而是建设理念。

 

比如日本,不惜花费高昂代价,采用多种先进技术,以确保城市地下空间环境舒适、安全,各类地下设施对使用者和市民产生了很大吸引力,获得了良好评价,安全防灾也取得了满意成效。

 

因此城市规划,一方面是改善对“地”的使用,即城市的用地布局和物质环境,另一方面要改善“人”的状况,即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城市社会的素质。

 

“地下城市”还要能成为一个城市的景观和人文地标。往前说,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著名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下方,由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在公元532年建成的“地下宫殿”,是过去居民用来储水的地方,如今成为地下文明的标杆式建筑。再比如,1863年运行的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伦敦地铁,因其强烈的文化标志性常常成为电影取景的重要题材。电影《哈利·波特》通往霍格沃兹魔法学校的火车,便是从伦敦地铁国王十字站出发,在这里甚至还能找到电影中的94分之3站台。

 

由此可见,政府不但要有建造地下城的果敢与决心,更要有远见与细心,建立和完善地下空间开发的综合评估机制。城市地面规划发展到哪里,地下空间规划就延伸到哪里。此外,还要完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法律法规体系,通过制度来保障地下空间开发合理性的实现。

 

我们期待,未来杭州将有两张地图,一张描绘地上空间,一张描述地下空间,那时地下空间将成为地面空间交相辉映的城市倒影。

林般的手,制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