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本报评论员 王俊勇
春日的夜晚,地面上点燃“我爱你”图案的蜡烛,一名男生坐在椅子上用吉他弹唱,周围是上千名学生围观……或许你会认为这是男生向女生求爱的场景,事实上,这是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的部分男生,在得知自己即将更换寝室后,向宿管阿姨表达感恩之情的场景。
如此浪漫且具文艺情怀的感恩仪式,让这暮春时光更加温馨甜蜜。
一段时间以来,公众对90后大学生有颇多非议,认为他们普遍以自我为中心,只知索取,不懂回报。这样的大学生固然存在,不过,浙江农林大学的这一感恩仪式让公众认识到,每一代年轻人都有独特的表达感情的方式,在不经意的时候,它们会出其不意迸发出来,给大家一个惊喜。这一代青年人,当然懂得感恩。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诗经》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俗话也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我们安身立命不可缺少的操守与情怀。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外界的恩泽。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师长对我们有教导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帮助之恩,就连大自然的阳光雨露也有恩于我们。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别人对我们施以援手,哪怕是一个微笑、一句鼓励,都是极大的恩惠。
知恩,然后报恩,这是人生基本的道德情操。懂得感恩的人,在人生长路中更容易有所成就。面对同样的半杯水,有人抱怨只剩下半杯,有人欣喜地说幸好还有半杯。这则寓言我们都听过,以前大家都用它比喻悲观和乐观的人。其实,乐观的人,何尝不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感恩的人,感念已经拥有的一切,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拥有感恩的心,可以更好地笑对生活,勇敢应对人生长河中的风浪,宠辱不惊,得失淡然。这样的人,更容易获得人生的成就。
浙江农林大学这群男生的感恩之举,让我们联想到了另一件事。2009年9月,香港大学向82岁的宿管阿姨袁苏妹授予“荣誉院士”称号。袁苏妹连小学都没有读过,当时只会写自己的名字,她不懂什么大道理,但她在香港大学担任助理厨师和宿舍服务员的44年里,一直坚持默默地关怀学生。香港大学称赞她“用一个人的生命影响众人的生命”。两件类似的事情都发生在高校,都是感谢身边看似最平凡的人和事。这样的报恩行为,更具有滋养人心的道德力量。
青年朝气蓬勃,未来充满无限可能。感恩,是青年的人生第一课;懂得感恩的青春,最美。懂得感恩的青年,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会更好地发掘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