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杭州日报评论部
杭州日报评论部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05
  • 关注人气: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出错,不能“赶走”了事

(2014-12-01 15:52:36)
标签:

杂谈

图片来自网络

本报评论员 肖革

 

这两天,杭州某知名小学被曝一小男孩经常“骚扰”同班同学、特别是女同学,为此全班46名同学中有35人集体“罢课”,要求学校严惩。一时间,杭州学生家长群中一片沸腾,有的叹息、有的疑惑、有的庆幸——还好自己的孩子不在这样的班级里。据称,该班“学生家长忍无可忍,要求问题男生离开”。

 

报道说,这名男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表现出上课捣乱、折腾同伴、偷偷摸摸接触女生等行为,有位家长提供了女儿在读二年级时候做的鉴定,称女儿因此“轻度忧郁和中度焦虑”,现在四年级的女儿逐渐懂事,在被该同学“骚扰”后整夜整夜睡不着觉。事情闹到小学生“罢课示威”、家长们怒气冲冲,可见学校对问题的严肃性认识不够、对同学受到影响的痛苦和无奈评估不够,对问题的解决处理太晚,未能防微杜渐,抓住孩子成长的黄金时间认真纠偏,以致此次占全班七成的家长集体不满。

 

一片声讨声中,最难把握又最应把握的一个原则是“不抛弃孩子”。我们还很难从有限的信息中把这个男生的举动定义为“不端”,毕竟他还年幼。或许用成人的眼光看,会觉得他行为猥琐,但小孩自己未必能理解他给别人造成的影响和尴尬。

 

这些年来,“没有坏的孩子,只有坏的教育”理念,在教育界获得广泛共识,不少专家学者反对给孩子们贴上“混世魔王”、“坏孩子”、“问题孩子”等标签。实践中,更有上海的谢小双、福建的吴碧霞等不少一线老师,以教育者应有的胸怀和包容,认真审视学校里的那些“问题学生”,用耐心教导和感化,钻研合适的教育方法,将那些讨人厌、做坏事的孩子培养成长,让他们和你我一样享受人生的精彩。不能认为这个孩子现在的表现,就是其一生最坏的结局。孩子的发展,完全要看他在人生的路上会有什么样的应对。

 

事实上,哪怕按照部分家长要求的把这个孩子赶走了事,他也不可能永远孤立地蜷缩在世界的一个角落。这时候,对学校来讲更应该做的是“不抛弃、不放弃”。这所小学有光荣的历史,有传播省内外的知名育人理念,更有优秀的教育管理者和教师群体。相信在这个节点上,学校不会轻易受舆情左右,而会拿起务实的劲头,把学校的教育思想融化浇灌到这个孩子身上。若能如此,善莫大焉。

 

这名孩子的家长和学校也应当及时回应大家的关切。当务之急,家长应和学校一起,从身体、心理、社会等层面严肃分析造成这个孩子有这些不良行为的原因是什么,只有找到症结,才能对症施教、施治。作为监护人,孩子家长要有担当和勇气面对问题,对给班级同学带来的不良影响,向其他家长致歉;并与学校一起,认认真真制定个性化的矫治、教育方案,达到“一”和“众”都能接受的结果。如有必要,不妨采取保护性办法,如给孩子暂时“请假”。

 

教育是家长、学校、社会三者的结合,我相信前两者此刻一定忧心如焚,也非常希望能采取合适方式来妥善解决这一问题。作为社会的一员,我相信这个孩子并非“恶魔”,只是现在碰上了困难。现在家长们要做的,就是克制、冷静,给学校和这个孩子的家长一点时间,当然,更需要给这个孩子一点时间。

 

有爱的教育,才会让一颗迷途的心苏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