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单独二孩”申请为何没预期的多

(2014-11-03 12:53:42)
标签:

杂谈

特约评论员 任大刚

http://s14/large/002aGuCCgy6NjOepAD31d图片来自网络

实行“单独二孩”快一年了,很多地方都在盘点政策效果。国家卫计委发布的数据无疑更引人注意:据悉,政府原本预计新政策推行后,每年将增加超过200万新生儿,但截至今年8月,符合条件的1100万对夫妇中,只有70万对提出申请,62万对获批。

在余下4个月,看来不太可能出现申请量暴增。现在要问的是,实际申请人数与预期为何存在较大差距?

2013年,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在全国29个省区市(西藏、新疆除外)开展了针对20—44岁育龄妇女的调查,6万多户样本数据显示,60.8%的“单独”夫妇想要生育第二个孩子。该研究中心的调查还显示,已育一孩的妇女,计划生育二孩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未来4年,其中第二年为峰值,每年进行二胎生育的妇女比例约为20∶35∶25∶20。

按照这一调查,1100万符合条件的夫妇中,今年有生育意愿的,为130万对左右,考虑到实际提出申请的往往低于有生育意愿的人数,那么提出申请的夫妇还会略少于130万。这也与200万新生儿的预期有较大差距。

实际提出生育申请低于此前的生育意愿,辽宁省的数据比较能够说明问题。该省符合政策的夫妇有82万对,2013年的抽样调查显示,城镇“单独”夫妇中有生育二孩意愿的为32.85%,但是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提出申请的只有12576对,只占1.5%,远低于全国6.4%的申请率。

而如果要达到每年增加超过200万新生儿,姑且按照上述四年生育比例,则至少90%以上的“单独”夫妇都应生育二孩才能完成这一计划。不知这样的调查出于何处。

生育意愿与提出申请之间巨大的落差,主要原因在于,有生育意愿是一回事,而行使生育权则是另外一回事。2013年11月,单独二孩政策出台之际,新浪网的调查显示,在参与调查的上万名网民中,高达74.7%的想要生育二孩。但是当具体实施生育时,考虑的重点就不再是有没有生育权,而是经济承受能力、精力花费等等现实问题,如此一来,数值自然大幅下降。

8月数据仍然偏低的另一个原因还在于,很多育龄夫妇外出打工,不便提出申请。比如重庆市符合政策的夫妇有59.18万对,但截至9月底,提出申请的只有29868对,占5%。这一现象,与该市跨省外出的务工人员在400万人左右(其中绝大多数是青壮年),不便回乡办理申请就有密切关系。

“单独二孩”的申请数量远低于调查预期,无疑给相关部门提了一个醒。一个地区人口的变化,短期内涉及社会公共资源比如幼儿园、中小学和医院的配置变化,远期涉及因应经济与社会变化调整人口战略,一个相对精确的预测因此显得至关重要。如果人口预测搞成了“罗生门”,莫衷一是,这样的预测对政府政策就失去指导意义。

“单独二孩”理论与现实的落差提示我们,人口增长预测,仍然是一个需要持续努力的课题。

(投稿信箱:hbplb@sina.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