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本报评论员 王俊勇
http://s7/large/002aGuCCgy6M6RAj65ge6 图片来自网络
杭州缺水吗?相信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不缺。杭州地处江南水乡,雨量充沛,河网密布,还守着一条大江,怎么会缺水?本报近日进行的一项随机调查也显示,八成以上受访市民认为杭州不缺水。
不过事实刚好相反。相关职能部门介绍,杭州属于水质性缺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所谓水质性缺水,就是有可利用的水资源,但这些水资源受到污染无法使用。通俗地说,就是有水,但不能喝。
这一情形大概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大自然已经向我们亮起了“红灯”,守护好杭城这一方碧水,已是迫在眉睫。
水质性缺水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工业废水污染。这要求我们得好好查一下,还有哪些企业的污水排放没有达标?有没有企业偷偷向河流中排放污水?要加强排污管网和污水处理厂建设,不能让工业废水直接排进江河中。当然,更重要的是,下决心淘汰那些高污染企业,不让他们侵蚀青山绿水。
面对杭州的水质性缺水现状,培养全民的节水习惯特别重要。从本报进行的随机调查来看,绝大部分受访市民有节约用水的理念,在平时的生活中也采取了节水措施,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受调查的市民中,不用长流水刷牙、洗手这一项做得最好,一半以上的人能做到;不过,用盆水洗菜、淘米水浇花等节水方法,每项只有约三成的市民能做到。这需要我们更有效地推广节水措施,制定相应的节水政策,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能珍惜每一滴水。
节约用水,还应当向科技借力,大力发展中水回用技术。目前我们的市政绿化、工业用水等,基本上是直接用自来水,这相当于是与人争水“喝”。路面清洁、绿化带浇灌、高耗水企业的工业用水等,不与人体直接接触,完全可以使用中水。规划部门不妨进行前瞻性规划,在新建项目中配套建设中水回用系统,采取多元化供水措施,把优质水用在最紧缺的地方,统筹解决水质性缺水问题。
水是生命之源。水也给了我们这座城市灵气。面对水质性缺水的现实,我们要有足够的警醒。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细心呵护一城荡漾的碧波,是我们的历史责任。钟灵毓秀的杭州,千万别守着大江没水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