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特约评论员 铁永功
http://s16/large/002aGuCCgy6LIO037YPff 图片来自网络
8月30日,杭州一名21岁女大学生被确认遭杀害抛尸水井。在刚过去的8月,仅在媒体公开报道中,这已经是第4起女大学生遇严重侵害事件。8月9日,20岁的重庆女大学生高渝因“搭错车”不幸遇害;21日,22岁的女大学生小金在济南火车站误上一辆黑车,被司机绑架、囚禁4天,并惨遭殴打、性侵;28日,江苏吴江19岁女大学生高秋曦失联半个月后确认遭抢劫被杀害……
花季女孩无端遭遇厄运,甚至因此殒命,像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被扼杀一样,令人痛心。因此有人将刚过去的这个月,称为花季女孩的“黑色夏日”。
虽然没有数据证明,近期针对年轻女孩的伤害事件特别高发,但这些女孩过去的美丽形象、家人的悲痛气愤,集中被媒体呈现出来,仍让人震惊扼腕,并引发了不少追问和反思。
凡有良知的人,都会震惊于凶手的暴戾残忍,也为花一样的生命凋谢感到痛心,人们对这类事件的关注可以理解。但要指出,媒体一般只报道构成冲突和反常的事件,所呈现的并不是真实世界的全部。没有证据表明,针对特定人群的恶性案件突然增多,社会正变得越来越不安全。所以,完全不必因此产生过度恐慌。
当然,不恐慌不是说没必要追问事件发生原因,不用对一些共性的社会隐患进行反思。只不过,对这类独立偶发的恶性案件,不宜进行简单的归因,比如给她们贴上“单纯”“自我”等不太友好的标签。这无助于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反而会引起一些人的反感。
就近期发生的这四起伤害女孩案件来说,受害者的情形也有很大不同,有的是因为误乘黑车陷入虎口,有的是被蓄意犯罪的人抢劫杀害。而恶性刑事案件,在任何社会都很难完全杜绝,对于无明确对象的预谋犯罪者,即便有自我保护意识可能也没用。
不过,在这些事件背后,确实有一些共性的原因:比如对非法营运车辆缺乏管理手段,任由其公然暴力揽客而毫无办法,这就增加了产生纠纷和恶性事件的几率。并不是说私人运营的车更不可靠,但公共管理上的漏洞必然增加安全隐患。再比如,残忍伤害女孩的凶手,有的有多次犯罪前科,有的是输红了眼的“病态彩民”,这些人都是公认的易犯罪人群,应该有特殊的监管和干预措施,防止其滑向犯罪深渊。
在这些具体案例中,有的风险是不可控的,但像乘坐黑车、接受陌生人邀约等,其实是可以做出趋利避害选择的。而人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通过教育和生活经验习得。虽然这些受害者是成年人,但安全教育需要从小抓起,家长和学校都有这方面的责任。
现在正是开学季,安全教育和生命教育,应该成为开学第一课必不可少的内容。